醒朱标最好将诸王分封出去。
毕竟,杨帆那时候以为自己要死了,随口提了一下,没想到现在用上了。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道:“分封诸王,再将国内多余的百姓转移出去,这一环连着一环,大明不说存万世,但怎么也能多延续个数百年。”
朱元璋何等敏锐的雄主?杨帆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朱元璋意识到,杨帆不止是一把快刀,还是一个治国的人才!
朱元璋的心头一直积压的心事有了对策,不禁面露笑意道:“杨帆,你说得对!市舶司不能禁,若因为浙江明州的市舶司被倭寇洗劫,便彻底海禁,我大明的威严何在?我大明的未来万世江山怎么办?”
从朱元璋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他已经认同了杨帆的“移民方略”。
不过这方略要实施,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商队出海下南洋,到大明开展移民,或许朱皇帝自己都看不到实施的那天。
但这不影响朱元璋的热情,他兴冲冲地对杨帆说道:“杨帆,听你这么说,咱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禁海了,不过明天的大朝会,那些中书省与其他各部的官员,肯定会提海禁的事情,你明日也上朝吧。”
当初朱元璋开海禁,一方面是因为方国珍的余党和倭寇时不时的来扰乱大明,让他不得厌烦,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官员的忽悠,让朱元璋觉得海外都是不毛之地,禁了也没什么,但杨帆的话却给他打开了新的思路。
杨帆会意,上前一步道:“陛下放心,臣会‘说服’诸位大人打消全面开海禁的念头。”
锦衣卫为内官,杨帆自从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后,就再未登上朝会,此时还怪想念的。
有了杨帆上朝,朱元璋能省去不少的力气,他懒得跟那些大臣耍嘴皮子。
“要让他们心服口服!”朱元璋叮嘱道:“你的想法那么多,明日大朝会全都说出来,当众说给百官听听,让他们知道海洋里面的财富,让他们知道大明之外的广阔天下!”
朱元璋被文官愚弄,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子气,可他贵为皇帝,也不能直接下旨训斥那些文官,那样的话天下人都知道,他朱皇帝被愚弄了。
这时候,就该他手中的“快刀”杨帆出场了。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杨帆体内沉寂已久的“作死之魂”,再度蠢蠢欲动,莫名地有种兴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