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人这想法是好的,可是未免操之过急,刚刚来到晋江就想推行,难度不小。”
二人正说着,就听府衙中一阵嘈杂,原来,是新任的晋江县知县杨帆出来了!
夏时敏踮起脚尖往里面瞧,杨帆比他想象中要年轻高大得多,精气神十足。
就听杨帆高声道:“今日请诸位晋江县的耆老、士绅等,还有我晋江县百姓前来,乃是为了一件大事。”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人们的神态也各不相同。
最为期待的是一位皓首老者,他名叫韩安,是晋江县耆老,一家三代务农,在百姓中颇有威望。
其他来的诸如商人、士绅等,则没有太大的兴趣,要不是给这位知县面子,他们来都不来。
“去年陛下下旨,在山东曲阜拟推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乃是利国利民的国策,本官深以为然,所以,我们晋江县也要推行这项政策。”
杨帆环视四周,将所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道:“而今黄册编写已经到了尾声,正是推行新政的好时候,诸位认为如何?”
众人陷入了一阵沉默,还是韩安先开口,说道:“杨大人,这‘摊丁入亩’好是好,与之前的税收政策有较大出入,老朽举双手支持,不过恐怕推行的阻力不小啊。”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阻力不小?本官怎么没看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事儿?诸位若是都不反对,事情就这么……”
“杨大人,草民有话要说!”士绅宁福缓缓走出来,道:“税收政策是朝廷定的,大人您说变就变?哪有这个道理?大人恐怕难以服众吧?”
杨帆瞥了宁福一眼,这宁福是晋江县几个大地主之一,为人阴险,睚眦必报。
“本官离开京城的时候,陛下亲自下了旨意,要我到了晋江县可‘自便’,这就是便宜行事之权,怎么?有谁要质疑陛下的旨意么?宁员外,你要质疑?”
宁福脸色一变,杨帆强行将“自便”解释为“便宜行事之权”,这不是强词夺理么?可宁福没胆子否决朱元璋的话,他郁闷地低下头,“草民不敢。”
见宁福吃瘪,又一士绅巴竹站了出来,说道:“杨大人有便宜行事之权,我们不敢质疑。
但大人既然做了晋江县的父母官,就该为百姓想一想,实行了多年的政令突然间大改,肯定会有乱子出现,而今晋江县不太平,山中有匪寇,若县里出了乱子,被匪寇趁虚而入,该怎么好?”
巴竹这话,就有点威胁的意味了。
晋江县多大的地方?能闹出什么乱子?百姓?这摊丁入亩是为了百姓好,百姓不会闹。
那谁闹腾,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此言一出,杨帆身后的朱棣、张桥脸色一变。
杨帆的表现很平静,道:“有乱子,平定下来就好,大乱方能大治,治乱是本官的事情,巴老板就不必为本官操心了。”
杨帆如此能言善辩,也在众人意料之中。
终于,晋江县最大的士绅地主——庄晋,开口了:“杨大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活法,您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您从没问过百姓答不答应,若是百姓不答应,再好的政令也推行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