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崔莹、郑公权、李仁任等臣子的脸色一变,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王禑重新燃起战意,道:“之前我军主动出击,被李成桂防备损失不小,这一次我军再从另外一侧出击,必定要打李成桂一个措手不及!”
王禑理政的本事不错,但是若说统兵打仗,与他的老丈人崔莹比差远了。
崔莹连忙劝说道:“王上不可,从昨日开始李成桂的进攻已经越来越猛,我们若是出击,不正给了李成桂可乘之机?明军势如破竹,我们绝不可着急啊!”
李仁任与郑公权也纷纷劝说,劝说王禑不可冲动。
王禑脸上流露出一抹失落之色,道:“既然诸位大人这么说那就……固守不出。”
崔莹松了口气,将话题转移,说道:“王上,您当前应该考虑考虑,明军击破西海道的贼军,大军南下之后与我军联合,击破李成桂,您要怎么做了。”
王禑微微一怔,旋即笑着说道:“自然是烹煮宰羊迎接明军,本王已经想好了,要册封杨总兵为我高丽的镇国公,如何?”
李仁任与郑公权对视一眼,李仁任说道:“这册封杨总兵为镇国公不是不可,问题是,杨总兵肯接受么?还有,若是杨总兵要再进一步,王上该如何自处?”
再进一步?
王禑不是傻子,瞬间明白了三位臣子的担忧,他不禁放声大笑:“哈哈哈!本王就说三位来的时候为何面有忧虑之色,原来在担心此事,无须担心,杨总兵是一外臣,如今大明如日中天,他还能自立为王不成?”
郑公权眉头微皱,提醒王禑:“王上,臣等今日得知大明在驰援我高丽的同时,还在往云南调兵遣将,老臣观大明不亚于汉唐,所图甚大,需未雨绸缪,不可不防啊!”
王禑依旧不相信,说道:“本王已经想好了,待李成桂叛军覆灭,本王就上表大明皇帝,请求我高丽为大明的附属国,从此大明为君,我高丽为臣,岂不美哉?”
崔莹苦笑,大王如此想,就怕到时候杨帆动动手,高丽想做藩属国都不成。
见三人愁眉苦脸,王禑反而劝说他们:“诸位大人,我高丽土地虽然不大,但我王氏一族已经传承了多少年?他大明是兵多将广,但民心在我朝廷不在他大明,无须担心。”
崔莹闻言只好说道:“那此事先不谈,王上,开京还需再增强城防,那李成桂知晓明军大胜的消息,肯定会加紧进攻,开京周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王禑的神情一正,点了点头。
战事正如崔莹所言,就在这一天之后,李成桂的进攻强度,愈演愈烈。
高丽北界,平壤。
六月下旬的平壤逐渐从战火中恢复了平静,平壤的百姓也从最初的充满恐惧,变得不再惧怕明军。
得益于杨帆的严格军令,明军不滋扰百姓,甚至在城破后的第二日,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发放粮食。
粮食虽然不多,品相也说不上多好,但切实地救了很多饥饿交加的百姓的性命。
之前因为缺少粮食,边安烈征粮,其中少不得基层兵卒横征暴敛的手段。
征完了粮食又征壮丁,四千多城中的青壮被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