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同,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站出来,高声说道:“殿下,琼州府请朝廷置‘琼州市舶司’,此事请殿下拿个主意。”
是否设置琼州市舶司这事,朱元璋还未生病前就商议过,不过没有达成什么共识,没想到今日宋讷又提出来。
朱标环视四周,道:“诸位大人都说说,有什么看法?”
谨身殿大学士杨伯成缓缓走出,说道:“殿下,臣认为如今的三个市舶司已经足够我大明开海贸,若再开琼州府市舶司,只会徒增冗余,于海贸没有什么增益。”
杨伯成话音落下,有一位官员站出来,道:“杨大人此言差矣,琼州府位置得天独厚,正适合开设市舶司,以琼州府为中心,建设港口,会比泉州市舶司等更加便捷!”
杨伯成眉头微皱,反驳道:“哦?琼州府民生凋敝,怎能比得上泉州市舶司?刘大人,夸大其词了吧?何况在琼州府建设市舶司,如何监督?如何审查?”
琼州府实际上就是一海岛,四处都能出海,杨伯成说琼州府难在监督、审查货物也不假。
他们两个起了头,后续又有很多的官员参与争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杨帆揣着手听着他们的争论,只觉得乏味,开琼州府市舶司好不好?从大明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好的。
随着安南成为大明的领土,未来的海洋贸易会越发地频繁,大明获得的赋税也会大幅增加,但琼州市舶司开设,会动摇一部分人的利益,自然会受到颇多的阻挠。
以杨伯成为例子,杨伯成乃是福建省建宁府人,泉州市舶司又恰好在福建,杨伯成的立场注定他不会让琼州市舶司来分割家乡的利益。
其他官员也各有立场,当然他们不会将心里话都讲出来,嘴里的理由听上去各个冠冕堂皇。
杨帆听得昏昏欲睡,瞧了一眼龙椅旁的朱标,朱标眉头紧锁额头上都生了汗。
往日,朱标没站在朱元璋的位置上,还感觉不出来,可今日,当他真正站在朱元璋的位置上,才明白什么是“知易行难”。
皇帝固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信息,还要从他们之中分辨出才能,并让他们人尽其用,何等艰难?
就这么争论了两刻钟,朱标头疼地挥挥手,道:“此事容本宫再想一想,暂且搁置,今日先退朝!”
琼州市舶司的事情没有定论,早朝散去后杨帆还未等出宫就被朱标身旁的内官叫住,领着杨帆去了武英殿。
两人漫步在殿内,朱标心情有些烦躁,早朝的诸多事情一直萦绕在朱标的心头,尤其是琼州市舶司,他轻声说道:“今日在朝堂上,商议琼州府设立市舶司的事情,先生为何一言不发?”
闻言,杨帆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臣久未曾经手政务,更不了解琼州府,唯恐大放厥词,耽误大事。”
朱标笑了笑,道:“杨先生的才华本宫知晓,你我私下里又何必客套?说吧,你心中对此事究竟怎么看的。”
杨帆想了想,道:“殿下,臣说的是心里话,对于琼州府当地以及附近海域的情况,臣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妄下判断,不过臣认为,是否设立市舶司,不是根本,也不是当务之急。”
朱标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