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帮你们说服殿下和朝中官员,推进今年北伐。”李善长用的不是询问的语气,李景隆今日来的目的,他已经猜到了。
李景隆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朝堂上争论不休,我等无法说服百官,唯有请出德高望重者,才能堵住百官的反对,推行北伐!”
李善长背着手,缓缓踱步,说道:“你等在朝堂的争论,老夫有所耳闻,芳儿是个好孩子,是老夫耽误了他。”
李善长贵为韩国公,勋贵人家的孩子要某一个差事不是难事,就如李景隆。
李芳为李善长长孙,可这几年朝廷迟迟没有任何任命,也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就怕触碰了朱元璋的逆鳞。
李善长微微皱眉,说道:“曹国公,你觉得你们能保举成功,让芳儿进入仕途么?”
李景隆点了点头,笃定地说道:“能!晚辈会向殿下进言,保举李芳随军出征,建立功勋,韩国公,此次北伐是殿下一力推行的,陛下既然将朝政全部交给了殿下,就不会干涉殿下的人事任命,这正是李家的机会!”
李善长的心中一动,李景隆的话给李善长提了一个醒儿,他过于忌惮朱元璋,却忽略了朱元璋当前的态度,既然决定放手给朱标自由为之,那么人事任命上朱皇帝就不会干涉。
李家的机会来了,李芳走入仕途,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想到这里,李善长脸上终于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李家的未来,李家的荣耀能否延续,一直是李善长的一块心病,如今这块心病终于有了解药,他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道:“曹国公,下一次大朝会,老夫会上朝,推行北伐,也望你不要忘记对老夫的承诺。”
李景隆闻言大喜,当即说道:“还请韩国公放心,我绝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的!”
李景隆欢天喜地地走了,待李景隆离开后,李善长望着一水池的锦鲤,喃喃道:“时来运转,我李家的运气,终于来了。”
李景隆、郭镇、耿瓛在京城忙碌,准备迎接大朝会,敲定北伐大事的时候,杨帆一行人已经悄然到了福建。
二月末的福建,下起了濛濛细雨,杨帆撑着油纸伞在王图等锦衣卫的簇拥下,走进一座僻静的大宅院。
宅子内,锦衣卫镇抚纪纲、当地的耆老韩安以及来远驿的监丞韩福已经等候多时。
再见到杨帆,纪纲三人极为兴奋,尤其是韩安,当即就要给杨帆行大礼。
杨帆快行几步搀扶住了韩安,道:“韩老不必多礼,外面风冷,有什么话我们去屋子里面说。”
杨帆从武昌府到福建泉州府这一路上,每隔三日都会收到纪纲的来信。
信件中包括了寻找杨士奇的进程,以及福建锦衣卫搜寻到的一些新证据。
朱元璋重开锦衣卫后,锦衣卫开始在大明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但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因素,大明的锦衣卫分支机构,以北平府、辽东两地最为庞大、完备、精锐。
福建的锦衣卫分支人手一共就二十二人,搜集情报的能力自然要差不少。
杨帆等人入了屋子,纪纲率先请罪,道:“大人,纪纲无能,未能保护好杨大人,如今更找不到他,请大人治罪!”
杨帆望着自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