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缅之望,蒲甘王需有天命者才能担任。
自己困守阿瓦,并非为对抗天兵,而是为稳定缅中,虽暂用蒲甘王之名,实则并非真蒲甘王。
如今大明大军东灭倭寇、南破佛朗机,威名远扬,自己曾因缅人被兄长裹挟、沦为佛朗机的爪牙而惶恐。
得杨帆书信后如拨云见日,明白白古东吁是佛朗机的帮凶,蒲甘王是宣慰的顺名,感念杨帆大恩,愿大开城门迎接王师。
杨帆驻扎在阿瓦城以北约二十里的一处佛寺。
正午时分,信使送来猛勺的回信,杨帆看过之后交给沐朝弼,称阿瓦城中有华人文士能写出这样的信,且受猛勺器重,可见猛勺有可取之处。
沐朝弼看后也表示认同,认为写信人对大明方略理解透彻,若猛勺能听从其言,担任蒲甘王兼宣慰使便能坐稳位置,减少边患。
杨帆感慨思氏若有这般见识,便无需千里奔波,随后提议进城。
沐朝弼整合大军,一个时辰后,阿瓦城北门大开,猛勺带领全城属员、部族要人、士绅和商人在门口跪迎。
杨帆与沐朝弼看到中间身穿奇形铠甲、头戴圆帽者便是猛勺,其旁侍立的面目清秀华人文士应为写信人。
猛勺上前拜见二人,沐朝弼觉得他看上去并不凶恶,适合担任宣慰使。
杨帆上前扶起猛勺,称赞他深明大义,使阿瓦百姓免于战乱。
猛勺仔细端详杨帆,见其气度不凡,暗自庆幸听从了番奇的建议。
杨帆询问书信作者,猛勺将番奇拉过来介绍,番奇当即拜倒拜见二人。
杨帆提及大明变法,番奇此前有所耳闻,且对“尧舜大道”有所领悟,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杨帆不断点头,认为他对变法理解到位。
一行人进入城门,满城士民夹道欢呼,向他们及身后大军洒鲜花和清水。
来到阿瓦旧宫门前,老年僧侣伽罗塔大师持钵而来,猛勺介绍其为阿瓦护国禅师。
杨帆合十还礼,伽罗塔大师让人端出金盘,盘中是金镶玉的大象,称其为阿瓦镇城灵宝,因杨帆不肆杀戮、心怀仁慈,近日才变得晶莹剔透,蕴含祥和之气,非有大佛缘者难见此相,恳请杨帆收下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