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免于战乱(3 / 4)

星移,天命已改。

信中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作比,称乱世之中,无德者终会败亡,莽应龙便是如此。

杨帆提及自己率十万大军渡澜沧江,三百舟师攻打马六甲,佛朗机人震动束手,莽应龙也逃至白古,而大军兵临阿瓦,八百土司待命,可见天意如此,无需攻城。

他表示秉持诸葛丞相攻城为下的训诫,实为避免生灵涂炭,写这封信也是念及猛勺仁厚,不忍见其与莽氏一同败亡。

他建议猛勺举旗恢复蒲甘,让天下诸侯知晓其并非佛朗机人的鹰犬,如此便是诸缅万民和北方诸侯之幸。

待全缅太平,大明会扶持猛勺以蒲甘王兼领缅中宣慰使,使阿瓦城复为使司行省,这是不世之功,若猛勺接纳,便是全缅万民之庆,自己会在城北置酒等候。

思轰粗通华文,看过信后十分惊骇,叹服杨帆的才能,认为猛勺多半会同意。

杨帆让他向猛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称自己为人天下共知,猛勺定会知晓。

思轰与老臣商议后,认为杨帆之策可行,待明军班师,猛勺孤掌难鸣,若莽应龙来攻,猛勺必守不住阿瓦,最终阿瓦还是会归麓川人所有,于是不再犹豫,即刻进城。

此时的阿瓦城一片肃杀,明朝大军围城,城中守军分属不同部落,互不信任,从猛勺到士兵都各怀鬼胎,只等明军号令便各行其是。

深夜,阿瓦旧宫,猛勺手持杨帆的书信来回踱步,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想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不禁有些气馁。

他虽不通华文,但身边的华人谋臣番奇为其翻译了书信,猛勺这才明白兄长莽应龙将自己留在阿瓦当炮灰,实则南下白古,并非去邉罗搬兵。

猛勺询问番奇的看法,番奇认为信中虽深藏玄机,但诚意十足,若不答应,城外的思轰恐怕会动手,他深感杨帆厉害,此信背后是麓川人的仇恨,已无考虑余地。

猛勺哼了一声,称麓川人暴虐无道,残害僧侣,不会得到神明护佑,让番奇详解信中玄机。

番奇解释说,杨帆之意是阿瓦王朝已完,如同秦朝失去天命,天下诸侯并起,而杨帆率大军南征、水师破马六甲,佛朗机人震动束手,莽应龙逃遁,此乃天意。

杨帆尊崇诸葛亮的仁心,愿扶持有德者,猛勺便是此人,且处于天下平衡的关键位置。

若猛勺以兴复蒲甘王朝为旗,可使阿瓦免于战祸,让天下人知其非佛朗机鹰犬,缅族百姓和北方土司会服从,从而重建全缅太平。

明朝会承认其蒲甘王身份,加封缅中宣慰使,阿瓦将复为全缅中枢,这是不世功勋,杨帆已在城北置酒等候其盟誓。

猛勺明白明朝是想让自己复兴新的蒲甘王朝,对抗兄长的东吁王朝,驱逐佛朗机势力,于是下定决心同意,让番奇代笔回信。

番奇感念猛勺知遇之恩,提醒他需考虑麓川人,猛勺却看得透彻,称杨帆让自己做蒲甘王就是为了压制麓川人,缅人会因尊崇蒲甘而支持自己,其他土司与麓川人不和,也会支持自己。

只要多施仁政,慢慢剪除麓川人羽翼,便能坐稳位置。番奇琢磨后觉得有理,点头同意代写。

很快,回信写就,猛勺在信中称蒲甘

最新小说: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我去明末救义士 汉末小人物 娘子—媚乱天下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明中祖:朱慈烺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三国之再世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