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踱着步,心情复杂,觉得说杨帆是奸臣尚可硬套,说其是恶人却非事实,一路同行见其亲力亲为、处事公道、饱含仁心,实为好人,可其变法又确有刨根之嫌,堪称异端。
他想到与杨帆在顺宁阻击莽应龙时患难与共,终难下决心,推说太祖当年做法与杨帆差不多,自己实在难以抉择。
提及太祖,王材语塞,杨帆实则比太祖仁慈得多。
他看出沐朝弼两难,退而求其次,称来时见小阁老说今年要搞就搞大,提议明日祭典搞游街,再到寺里上香闹腾一番,沐朝弼点头同意。
王材见沐朝弼态度犹豫,决定找王大任,计划明日借祭奠皇太孙闹事,让囚徒冲进义勇营,官军旁观,趁乱除掉杨帆。
他提议将皇太孙祭典名义改为祭奠“哀帝”,众人纷纷赞同,称其脑筋灵活。
沐朝弼原本看不起王材,今夜听其言论后另眼相看,称回去后有大礼送小阁老,麻烦王材转交,王材躬身应下。
杨慎看在眼里,深悔掺和其中,觉得自己不该考科举,如今泥足深陷难以脱身。
他见识过人,看出这些人早晚败落,届时会牵连自己,更惋惜杨帆这等贤人将被加害,大明朝也将大乱,心情萧索。
但想到前几日已暗示李贽,便无愧疚,以年老体衰为由,向众人拱手拜别。
当夜,杨帆与李贽、游居敬、安效良等人开始行动,让许多回乡的乡里义勇知晓初十将举行“南征军民祭奠诸葛丞相大典”。
夜里,四乡百姓因感念诸葛亮遗泽,且此次南征大胜、士兵和义勇死伤甚少,都十分喜庆。
次日是初九,杨帆让游居敬、李贽四处张罗祭典事宜。
有趣的是,沐朝弼、刘彰宽、王材等人也在动员“哀帝祭典”,双方手下人四处奔走时相互混淆,都以为在办同一件事,因此筹备过程颇为顺利。
多数人只知要祭奠诸葛孔明,而那些筹备祭奠建文帝的人,以为是小阁老要求扩大规模,便让百姓广泛知晓。
这一天平安度过,杨帆在三百火枪兵的保护下,寸步不离校场,饮食也十分小心,稍松口气后问李贽明日祭典谁的人气会更旺。
李贽称。
“杨大人,皇太孙如何能比得上诸葛丞相?皇太孙痴迷程朱之学,不及孔孟灵活,且黄子澄、方孝孺等白面书生不懂军国大事,即便白沟河不败,也早晚要败。”
杨帆觉得李贽这几个月进步很大,有了自己的见地,认同“道胜才是根本”。
他突然想明日去栖贤寺看看,若民气大盛,沐朝弼等人或许不敢动手,甚至可能被说动,毕竟他们与严家不同。
李贽极力反对,称王大任如毒蛇,其囚徒死士定会紧盯杨帆。
杨帆沉吟后提议当夜离开校场,藏到寺院里见机行事。
李贽知道他主意已定,且想到明日民气盛大对方可能畏惧,便点头同意,提议明日谎称杨帆生病在厂场歇息,亲卫仍守着,让对方想不到他已外出。
杨帆觉得此计可行,相信沐朝弼作为武人,当面说清后不会当场加害自己,李贽也认为沐朝弼尚有正气。
两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