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墨色深处的密码
夜雨如丝,滨海市美术馆的西展厅里,射灯将那幅《松风图》映照得如同悬浮在空气中的墨色幻境。陈轩指尖抵着冰凉的展柜玻璃,眉头微蹙——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站在这幅画前,前两次是受邀参与“近代大师遗作特展”的筹备鉴定,而这一次,是接到匿名举报后的秘密复查。
展厅外传来脚步声,苏晴抱着相机包快步走来,压低声音道:“魏广林的人还在楼下咖啡厅盯着,美术馆老馆长说,这幅画是魏家上个月从海外‘回流’的,花了整整八千万,现在整个收藏圈都在等着咱们出鉴定结果。”
陈轩没回头,目光仍锁在画中那片虬结的松枝上。这幅号称近代国画大师林风眠晚年遗作的《松风图》,确实有几分唬人的本事——松针以焦墨勾勒,如钢针倒竖,背景用淡墨晕染出云雾,留白处题着“松风穿林过,明月照山岗”的诗句,落款是“丙午年冬,风眠”,钤印“林风眠印”。
“乍看没问题,但你仔细看松针的末梢。”陈轩抬手指向画面左侧,“真正的林风眠画作,墨色是‘活’的,哪怕是焦墨,也能看出笔锋的枯润变化,而这幅……”
他话音未落,指尖突然传来一阵微麻——是口袋里的青铜三目佩在发热。自从上次在博物馆接触古籍残卷后,这枚玉佩似乎对“异常”的文物格外敏感。陈轩闭上眼,将感知集中在眉心,“天眼”能力悄然开启。
下一秒,眼前的画面骤然变了。原本墨色均匀的松针深处,竟浮现出一层极淡的、近乎透明的蓝色光晕,像是墨汁里掺了不易察觉的荧光粉。这不是自然氧化的痕迹,更不是老墨该有的色泽——陈轩心中一凛,这是现代化学颜料特有的“荧光反应”,哪怕被层层老墨覆盖,在天眼的感知下仍无所遁形。
“是现代仿品?”苏晴凑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细看,却只看到普通的墨色,“可魏广林请过三位鉴定专家,都说是真迹。”
“仿得很用心,但细节骗不了人。”陈轩睁开眼,走到展柜另一侧,盯着题跋后的印章,“你看这方‘林风眠印’,印泥里掺了朱砂。林风眠晚年定居香港,物资匮乏,他的印泥大多是普通朱砂调的桐油,而这方印的朱砂里,混了微量的‘硫化汞’——这是九十年代后才普及的印泥改良配方,六十年代的人根本不可能用到。”
正说着,展厅入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小林提着工具箱跑进来,额头上沾着汗:“轩哥,你让我查的画纸样本有结果了!省文物鉴定中心的实验室刚给我回电,说这张纸的纤维结构有问题。”
他打开工具箱,取出一张放大后的纤维检测图:“你看,这是咱们取样的画纸边缘,有一道极细的切割痕,断面整齐得像刀削——这是现代机器切割的痕迹。真正的民国宣纸,都是手工裁制,边缘会有自然的纤维毛边,绝不可能这么规整。”
陈轩接过检测图,指尖划过那道切割痕,突然抬头:“把展柜打开,我要拆画轴。”
“拆画轴?”苏晴和小林都愣住了——鉴定古画最忌讳破坏装裱,尤其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一旦拆坏,他们根本担不起责任。
“相信我,问题可能在轴头上。”陈轩的目光落在画轴两端的紫檀木轴头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