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林贤通倭案(5 / 6)

身边亲信三人取证,确认林贤通倭、海贸走私证据确凿,请陛下,严查!”

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群臣就怕旧事重提,扯出胡惟庸,结果李景隆就抬出了胡惟庸。

胡惟庸案、通倭,两件事儿碰在了一块,谁不害怕?

群臣一片死寂,朱元璋倒是笑了,道:“诸卿怎么一言不发?之前不是一个个口若悬河么?”

吏部尚书李信犹豫片刻,走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认为,此案不宜大张旗鼓的查。”

嗯?

朱元璋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冷意,随即说道:“李卿掌管吏部,怎么还对刑律之事有‘高见’?”

李信听得出朱元璋的不满,他心中一颤,暗暗庆幸自己早就有应对的说辞。

“陛下,沿海的确百姓多以捕鱼为生,然捕鱼辛劳、困苦,百姓常常食不果腹,故有些百姓便集资,购置、打造船只出海,去远处捕鱼,时间久了熟悉了海路,便做起了商贸。”

李信聪明得很,要阻止朱元璋往下查,最好,最安全的理由就是披上一层“民意”的外皮。

“百姓通过海贸赚钱,安家置业,此行当在元末乱世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兴盛。”

“可以说,沿海的百姓十之六七都有参与进去,到了如今更是盛行,不过,自陛下重开市舶司,命曹国公总理沿海军务,走私之事已经锐减,可见曹国公的措施卓有成效,又何必再去追究过往百姓的过失呢?”

李信一番话周全漂亮,任谁听了都得说句好。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昨日入宫参加家宴,可不是拉家常,朱元璋亲自叮嘱了李景隆不少话。

李景隆微微颔首,继而反驳道:“李尚书此言差矣,你方才说沿海的百姓,十之六七都参与了海贸走私,这话可不对,我这里有林贤亲信的口供,他们亲口交代,他们所接触的参与海贸走私之中,九成都是沿海富商,更有甚者,与倭寇有往来勾结,由此可见,沿海的海贸走私,以及倭患,不是不能扫平,而是有人不想让其停下!”

李景隆虽年少,但句句掷地有声。

李信眉头微皱,悄悄地看向了刑部尚书开济,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开济咳嗽一声走出来,道:“陛下,林贤罪不可恕,然沿海等地正值用人之际,曹国公整备兵马,防备倭寇,各地也要配合,不宜大动干戈,臣请愿亲自审理林贤一案,定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开济要主动揽下案子,案子在他手中就可“点到为止”。

朱元璋一对虎目望着开济,看得开济心里直打突突,最终,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吩咐道:“林贤通倭一案交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同审,另外,着都察院御史余敏、丁廷前往浙江,浙江海贸走私如此严重,明州的市舶司,还有当地布政使司难辞其咎,记住,咱要你们掘地三尺,将此案查得明明白白!”

自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提议复开市舶司之后,朱元璋先复开了泉州市舶司,得利颇丰,后又复开了浙江明州市舶司和广东广州市舶司,这次是明州出了事,自然要彻查明州市舶司。

“微臣领命!”闻言,余敏、丁廷

最新小说: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我去明末救义士 娘子—媚乱天下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三国之再世诸葛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