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以防万一,不然事情真的发生了,那我等就只能等死了!”李信最终说出了自己今日叫两人来的目的。
赵俊点了点头,随即询问道:“李公所言极是,不知您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一旁的赵仁也看向他,三人里面,李信是主心骨,就等着他拿主义呢!
李信沉吟片刻,道:“今日李景隆到金陵,明日早朝陛下定会说起林贤此案,倒是让开济和郭允道他们出马,最好能让他们将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赵俊眉头紧锁,说道:“开济他们,能平白无故帮我们吗?”
“你可别忘了,开济当年与胡惟庸也有交集,还给胡惟庸送过寿礼,他虽然不是胡党,当案子一旦闹大了,谁知道会不会牵连他们?为了自身安全,他们肯定会帮我们。”李信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道
胡惟庸案,乃洪武四大案之一,影响之广牵扯人数之多,古今罕见。
然最令朝臣忌惮,便是胡惟庸案是不是会被再次提起。
毕竟凡牵扯胡惟庸案的人,一旦被确认有罪,甭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功勋旧臣,都落不得好。
胡惟庸案,仿佛一柄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谁都不知道这柄利剑何时会落下。
开济是聪明人,郭允道更是老奸巨猾,定不会让火往自己那边烧过去。
当夜,李信便给其他几位尚书传讯,请他们明日在朝堂上“帮衬一二”。
六部尚书各个都是人精,不用李信阐明利害关系,就决定帮李信这个忙。
毕竟帮李信,也是帮自己。
当年在胡惟庸权势滔天的时候,他们免不了去走动、结交,如今虽多年过去,然而一想到因胡惟庸案死去的那些人,他们仍旧脊背发凉,担心被胡惟庸案波及。
一夜无话,翌日,皇宫。
今日的早朝格外热闹,李景隆入京城上朝,就见朝中大臣议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他久不在京城,还觉得颇为新鲜。
不过李景隆心里清楚,今日,还有一出“大戏”等待他登台唱。
当群臣议事结束,朱元璋环视文武大臣,道:“曹国公之子押送‘罪臣’林贤入京,诸位爱卿都听说了?”
户部尚书郭允道微微颔首,道:“陛下,老臣有所耳闻,那林贤原是明州卫指挥使,却在洪武九年劫掠倭国使团船只,陛下罚他去倭国谪居三年,他不思悔改反而私自回大明,已经是犯下大罪,臣请陛下,严惩此贼!”
郭允道的态度很明确,林贤的罪名很清楚,无需再议论,便可以结案。
朱元璋瞥了郭允道一眼,从龙椅上起身道:“林贤,谪居倭国,但他是怎么从倭国回来的,回到大明又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才是关键,若草率地将林贤杀了,岂不是令这些问题死无对证?九江,将你审出的与诸位爱卿说说。”
闻言,李景隆快步走出来,高声道:“陛下,诸位大人,经臣审问得知,当初林贤被贬去倭国谪居三年,然洪武十二年,逆贼胡惟庸却假借中书宣使的名义,遣庐州人李旺将林贤调回大明。
林贤归国之后活跃于沿海,行海贸走私之事,并与倭寇来往密切,臣从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