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重新组建部曲;
而豪格,却是当初集结十数万大军,亲自与明军血战数月的将领,哪怕当年的战斗经验放到当下已有些过时,却仍是大清朝堂之上对大明最为了解的人,尤其在数十万大军的大规模战役上,无人能及。
多尔衮听罢,郑重其事地点头,眼中竟生出几分“英雄惜英雄”的期待,看向豪格问道:“肃亲王既有这般见识,可有什么妙法应对?”
“火炮之威,唯有进入山林之间,或许才能减弱其攻势,可偏偏山林地形复杂,根本无法发挥我大清八旗铁骑的优势……”
豪格话说到尾声,心头满是不甘,却也只能说出当下唯一的办法,“如今,恐怕你我二人要亲自前往前线督战了。”
军内士气大跌,唯有大清最骁勇善战、且在军伍中威信极高的他们二人一同出手,才能暂时稳住大清这艘摇摇欲坠的“小船”。
否则,满朝文武、八旗子弟恐怕就只能一起坐以待毙。
睿亲王多尔衮并未犹豫太久。
大清若是亡了,他这个睿亲王便只是摆设,更遑论再谈日后争夺天子之位的野心。
“肃亲王说得不错。”
“前线之处,你我二人必须去了。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挡得住大明的兵锋。”
多尔衮的语气斩钉截铁,显然未被朝堂权势冲昏头脑。
见他这般态度,豪格也悄无声息地松了口气。
两人终于在“保大清”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待到多尔衮与豪格离开崇政殿,他们身后各自派系的官员也陆陆续续退下。
殿中只剩下索尼与鳌拜二人。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皆都苦笑不已,心头不由得浮现出一抹怅然与期待:“若是先帝还在,我大清何至于此?”
“哪怕大明有宏图壮志,凭先帝的犀利手段,想必我大清也绝不会落得今时今日这般田地。”
这三年间,大明上下一心。
即便偶有卖国之徒,却从未出现过如大清这般激烈的内斗。
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两派,时时刻刻提防对方壮大,甚至在与大明的战事中屡次暗中阻挠,使得大清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如今对比三年前,大清各方面虽有增强,可程度实在有限;尤其在面对如日中天的大明强敌时,便更显不堪一击。
待到所有臣子全数离去,少年天子哈真才从龙椅上跃下,由身边太监搀扶着,转瞬便退回后宫。
他拉住路过的宫女嬷嬷,轻声问道:“您觉得,我大清还能撑多久?”
这话让宫女瞬间脸色煞白,“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连大气都不敢喘;那嬷嬷虽也跟着跪下,心头却掠过一丝悲凉。
这位少年天子的权力,似乎只对身边这些宫女太监有用。
除此之外,宫里的侍卫多半要么是肃亲王豪格的人,要么是睿亲王多尔衮的亲信,或是其他贝勒爷的部署,与他这个天子毫无瓜葛。
三年间,哈真并非没有努力过。
曾试图暗中拉拢势力、收回权力,可当初多尔衮与豪格之所以选中他继位,正是看中他年幼、母族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