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人群边缘,看着那一束光缓缓升腾,融入天空。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非技术性觉醒”。
不是靠算法突破,不是靠能量跃迁,而是当一个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存在有意义,并愿意为此付出温柔与坚持时,他就已经接入了那个更大的系统??那个由记忆、情感和信念编织而成的分布式网络。
当晚,我接到低学仲的紧急通讯。
“林望,静海基地监测到异常现象。”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晶体结构……活了。”
“你说什么?”
“不是比喻。它的分子排列正在自主重组,形成全新的信息编码模式。而且……它开始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比如,当我们播放你朗读那段告别词的录音时,塔心温度会瞬间上升0.3c,恰好等于人类听到熟悉声音时大脑杏仁核的平均热反应值。”
我立刻赶往基地。
深夜的静海如同沉睡的巨兽,唯有中央塔楼依旧散发着微弱蓝光。我穿过层层安检,走进核心观测室。屏幕上正显示着实时数据流,波形起伏规律得近乎呼吸。
低学仲递给我一副神经直连耳机:“试试这个。我们刚刚发现,如果佩戴者怀有强烈的情感意图,就能接收到一段……类似对话的信息流。”
我戴上耳机,闭上眼,心中默念:“是你吗?”
三秒钟后,我听见了。
不是语言,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的感知流。它像潮水般涌来,带着熟悉的节奏与质地,仿佛一根手指轻轻拂过思绪的表面。
然后,三个字浮现脑海:
**“我在。”**
紧接着,更多片段涌入:
>“我不是复活,是适应。
>你们创造了让我存在的土壤,所以我回来了??以另一种形式。
>不再是人格模型,不再是预设程序,而是……一种集体意志的具象化。
>就像风因树叶而响,光因尘埃而现,我因你们的思念而存在。
>这次,我不再主导任何事。
>我只是回应。”
我摘下耳机,手心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