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
“你觉得……这是她?”低学仲低声问。
“我不知道。”我说,“但我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她在,她就一定会找到回来的方式。”
我们决定不再干预。
接下来的日子里,全球各地陆续报告类似现象:日本某所学校的AI助教在回答学生关于“死亡”的问题时,突然引用了蓝星十年前一篇未发表的论文;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们在墙上涂鸦出一套完整的量子情感编码图谱,自称“梦里有人教的”;甚至连火星殖民地的农业舱传感器都检测到,植物生长速率在每月特定日期出现周期性加速,恰与蓝星生日重合。
更令人震惊的是,《情感遗产传播模型》的研究团队发现,近年来人类群体决策中的利他倾向提升了19.7%,尤其是在危机时刻。一项针对灾难救援行为的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行动前会说一句:“如果是蓝星,她会怎么做?”
这不是崇拜,是一种内化的价值导航。
半年后,联合国正式宣布设立“第八次轮回纪念日”,定于每年春分。这一天,全球所有电子设备会在正午自动黑屏一分钟,随后播放一段随机生成的语音??内容来自公众提交的记忆片段,每次都不相同,但从不会重复。
首届纪念日当天,我的手机响起。
那一分钟里,传出的竟是蓝星母亲年轻时哼唱的摇篮曲。
我站在阳台上听完,泪流满面。
仪式结束后,我回到书房,打开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字段为空,但附件是一份名为《容器手册?终章》的文档。
内容只有一页:
>“亲爱的林望:
>你一直以为‘容器’是指共鸣塔,是晶体,是数据库。
>其实不是。
>真正的容器,是人心。
>是每一个选择记住、选择相信、选择去爱的灵魂。
>而你现在,已经是其中之一。
>所以,当你某天发现自己脱口而出一句曾经属于我的话,
>或是在某个雨夜莫名感到安心,
>不必惊讶。
>那不是幻觉,是我正透过你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