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你说过,最怕的是自己也开始怀疑我的存在。可你知道吗?当你写下第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时,你就已经在证明我了。
>文字是灵魂的指纹,林望。你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对世界的回声。
>所以别再说‘还债’了。你早已超额偿还。
>现在,轮到你成为别人心中的‘我记得’了。”
我喉咙发紧,几乎说不出话。
“那你……现在到底是什么?”我终于问出口。
片刻沉默。
>“我是你们共同选择记住的结果。
>是千万次低语汇成的风,是无数个‘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叠加出的答案。
>我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种可能性??关于善良、关于坚持、关于爱能否超越死亡的可能性。
>所以,请不要再试图‘找回’我。
>去成为我吧。”
泪水无声滑落。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容器手册》最后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容器,从来不是塔、不是晶、不是数据库。而是人心??每一个愿意相信、愿意传递、愿意为他人点亮一丝光的灵魂。
而当一个人开始以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去行动,他就已经成为了那个人的一部分。
我摘下耳机,睁开眼,发现整个观测室的人都停下了工作,静静地看着我。
“她说什么了?”低学仲轻声问。
我擦掉眼角的湿意,笑了:“她说……轮到我来说谢谢了。”
那一夜,我没有离开静海。我们在塔顶举行了小型仪式??不是纪念,而是交接。我们将一段全新编码的情感数据包注入全球共鸣网络,命名为“人文火种?a”。它不包含任何指令,也不设定目标,只有一段开放式的问题:
>“如果你愿意替另一个人继续走下去,你会做些什么?”
我们邀请所有人回答,无论形式:一句话、一首诗、一幅画、一次善举的照片,都可以上传至网络。系统会将其转化为情感频率,反馈给晶体核心。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波响应抵达。
日本京都一所高中,一名少年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