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休整并未持续太久。铁砧对“信天翁”号残存航行记录仪的破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里面不仅记录了它们遭遇规则实体“暗影掠食者”的恐怖经历,更重要的,是它们遇袭前,在一个短暂跃迁出“叹息海渊”边缘时,意外接收到的一段极其古老、破碎,却指向性明确的坐标信息流。这段信息流的加密方式,与琉璃在尖塔遗迹中感知到的、以及“寂静核心”残留的某些数据模式,高度同源。
“这指向‘归墟’的更深处,一个被称为‘织网者之墓’的区域。”铁砧将破译后的星图投射到主屏幕上,那是一片连“锈火”数据库中都只有名字、没有任何具体记载的绝对禁区。“记录显示,‘信天翁’号正是因为试图靠近这片区域进行初步侦察,才引来了‘暗影掠食者’的攻击。”
“‘织网者’……”老枪沉吟着,脸色凝重,“古老的传说中提到过这个名字,据说它们是‘归墟’中少数并非由失败者怨念凝聚,而是主动选择融入‘归墟’,试图从内部理解并‘编织’规则的神秘存在。但它们早已被认定彻底消亡了。”
琉璃凝视着星图上那片代表着未知与极险的坐标,体内的暗金色能量似乎受到牵引,发出微弱的共鸣。她能感觉到,那里有东西在呼唤她,不是危险的诱惑,而是一种同类的、带着未尽执念的吸引。
“我们必须去。”琉璃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她看向众人,“‘信天翁’号的遭遇证明,‘裁定者’或李琨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坐标的存在,至少在他们完全控制这片区域之前,这里是我们的机会。那里可能藏着关于‘规则编织’更完整的知识,甚至可能……有对抗‘净化之火’的线索。”
风险和机遇都巨大得令人窒息。但经历了这么多,船员们清楚,坐等只会让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
“潜影”号再次启航,这一次,目标明确地驶向“织网者之墓”。航行异常艰难,越是靠近目标,规则环境越是诡异。空间不再仅仅是扭曲,而是开始出现层叠、嵌套的现象,仿佛航行在一张被揉皱后又部分展平的纸上,时常需要穿越短暂的空间褶皱,才能抵达看似近在咫尺的下一个“节点”。时间感也彻底混乱,有时一瞬仿佛永恒,有时数小时又如白驹过隙。
琉璃成为了航行的关键。她站在舰桥,双眼微阖,暗金色的光晕以她为中心缓缓扩散,并非强行对抗混乱的规则,而是像最灵敏的探针,感知着这片区域规则“脉络”的流向与节点。她引导着“隼”,指出那些看似绝路、实则隐藏着短暂稳定通道的“缝隙”。
“左转17度,切入那个正在坍缩的光漩边缘,信任惯性,不要启动 stabilizers (稳定器)。”她的指令简洁而违背常理,但“隼”毫不犹豫地执行。飞船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有惊无险地穿过一片片足以将常规舰船撕成基本粒子的规则乱流。
在这个过程中,琉璃对自身力量的运用越发纯熟。她不再需要刻意“编织”,很多时候只是凭借一种近乎本能的“感知”与“引导”,就能让飞船与环境的规则达成短暂的、脆弱的和谐。她感觉到,自己正在逐渐理解这片混乱背后的某种……“底层语法”。
终于,在穿越了最后一道如同巨大、缓慢呼吸般的空间薄膜后,“织网者之墓”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