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并非预想中的行星或遗迹,而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结构体。
它由无数闪烁着微弱磷光的、非金非石的物质丝线编织而成,如同一个沉睡在宇宙子宫中的巨大神经网络,又像一个半成品的、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宇宙模型。丝线之间,流淌着缓慢变幻的、如同液态星光般的能量,一些区域的结构清晰稳定,另一些则如同烟雾般不断消散又重组。整个结构体都弥漫着一种极其古老、智慧、却又带着深深疲惫与未竟遗憾的气息。
“没有生命迹象……但能量读数……非常奇特,像是……沉睡的思维波动。”扳手看着传感器,声音带着敬畏。
“潜影”号不敢靠得太近,悬停在结构体边缘一根相对稳定的巨大“丝线”旁。这根“丝线”的直径就堪比一座小型山脉。
琉璃独自离开飞船,利用推进器,缓缓靠近那根“丝线”。越是靠近,那股同源的呼唤感就越强。她伸出手,轻轻触碰那冰冷而光滑的表面。
没有信息洪流的冲击,没有危险的反噬。只有一段平静的、如同最后遗言般的意念,缓缓流入她的意识。
“后来者……”
“汝亦走上了这条荆棘之路……”
“吾等,‘织网者’,穷尽族群之力,欲编织一条通往‘根源’的阶梯,理解‘定义’之始,终结‘归墟’之悲。”
“然,吾等错了……”
意念中传来无尽的悔恨。
“‘定义’并非终点,而是枷锁。试图以一种‘定义’取代另一种,不过是永恒轮回的囚徒。”
“吾等触及了‘根源’的边缘,窥见的并非答案,而是……一个选择。”
“一个关于宇宙最终走向的、残酷的选择。”
画面在琉璃意识中展开:她“看”到“织网者”文明站在了某个临界点,它们发现了“根源定义权”并非一个待争夺的宝物,而是一个……责任,一个一旦承担,就将决定现实最终形态的、无比沉重的责任。是让宇宙走向绝对的、冰冷的秩序(如同“裁定者”所追求的)?还是走向无限的、充满痛苦却也充满可能的混沌(如同“归墟”的现状)?或者……是否存在第三条路?
“吾等无法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彻底抹杀。那与吾等编织万物、包容存在的初衷相悖。”
“于是,吾等选择……沉睡。将自身化为这未完成的‘可能性之网’,等待……一个能承载不同答案的‘变量’。”
意念渐渐微弱。
“汝身负‘原初质疑’之力,却又孕育‘守护’之念。汝之路径,与吾等皆不相同……”
“或许……汝能找到……那条……未被定义之路……”
“小心……‘观测者’……它们……并非盟友……”
最后的意念如同风中残烛,悄然熄灭。
琉璃收回手,久久沉默。她获得的,并非具体的力量或技术,而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令人窒息的真相。“定义权”的争夺,其背后竟然是关乎宇宙终极命运的选择?而“织网者”因为无法承担这个选择而自我放逐?
“观测者”……是指她意识深处那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