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契机(三)
曾思涛看了一眼说道:“你们这里固然穷,但是,比你们穷的地方还有许多,比你穷的还有许多,还有许多冬枣种植户在苦苦『摸』索,希望你的技术能让更多人得实惠。”
费玉龙点点头说道:“不怕市长笑话,当时我还真舍不得,通过艰辛攻克难关而获得冬枣种植的关键技术,最初,我并不想“外传”,打算让这些技术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最多让周围的乡里乡亲受益。我也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附近乡里种枣失败的人听说我这里成功了,专程找到我,见面第一句话便是:费老师,请你救救我们吧,我们种枣几乎倾家『荡』产……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渴望,我哪里还能那么铁石心肠,拿起剪刀随他们出了门……”
一边的村委会的成员也说道:“很多地方都清我们费支书去讲课,费支书都是没二话的,村民们按照费玉龙的技术要求实施后,多年第一次看到遍山硕果累累,村民们对我们费支书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去年一年,经过费支书指点后喜获丰收的就有好多户人家。”
一边的吴春秋也点着头说道:“我们打算在县里再推广一下,让冬枣形成县里的一个龙头的农业产业。”
“市场,是残酷的,现在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说是包赚不赔的,市场就是这样,有时候会赚很多钱,有时候说不定也会赔钱,一定要能了解市场的变化,要让老百姓有市场的风险意识,要在全县推广冬枣种植,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好,那就是销路的问题,这样的好东西,我看眼光可以看得更远一点,仅仅卖到香港还不够,这样纯天然,高营养的绿『色』食品,不但可以买到香港,更要卖到美国,卖到欧洲,要想办法开拓国际市场,多开辟出销售渠道,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这样产品的销路才多一份保障,还有一个产品深加工的问题,产品深加工之后,附加值会进一步提高,还有就是多元化经营的问题,比如我们无水村山清水秀,完全可以围绕枣园,做做生态农业旅游等等方面的文章,我也就是给大家讲讲这个思路,我认为基层党组织在为群众找发展项目的时候,在正式上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才是最重要的。,确保村民成功致富。否则,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将会大打折扣。在慎重的同时,要大胆的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是试验『性』质的,失败了损失也不会很大。”
费玉龙虽然试种冬枣成功了,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偶然的因素和侥幸的成分。
“是的,我们已经是考虑到一些,但是还是没有市长考虑得这么长远,曾市长比我们考虑得更周全。”
回去的路上,曾思涛招呼吴春秋上了他的车,吴春秋谈起了他的一些思路,曾思涛点着头,吴春秋办事很有自己地一套,不似有些人,往往给人一种媚上的感觉,而且吴春秋办出的事,又很能令领导满意,处理**问题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对于这样的干部,曾思涛还是比较欣赏的。
吴春秋借着敬酒地机会也在观察曾思涛,吴春秋和曾思涛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曾思涛是个干实事的,这一点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并且这两年来曾思涛已经在市里稳稳的立足脚了,并且已经压过了杨东学等人,成为楚汉名副其实的二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