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刚破晓,京城西市便已热闹非凡。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晨雾尚未散尽,润安堂门前已围聚了不少人,远远便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笑语声,混着即将响起的锣鼓声,酝酿着一股喜庆欢腾的气息。
辰时三刻,吉时已至,鞭炮声骤然炸响,噼里啪啦的声响直冲云霄,惊起了树梢上栖息的雀鸟。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如同铺了一层喜庆的红地毯,将润安堂的门脸衬得愈发鲜亮。门楣上那块崭新的鎏金匾额,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润安堂”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风骨凛然,正是萧惊寒特意登门恳请翰林院大学士亲笔题写的。老学士素来惜墨如金,却因萧惊寒的情面与苏清鸢精湛的药膳技艺传闻,破例挥毫,还额外附赠了“药食同源,济世安民”的题跋,被苏清鸢精心装裱后,挂在了正厅的显眼处。
铺面的装修处处透着巧思,外墙并未采用常见的朱红漆色,而是以素雅的米白色为底,悬挂着数幅淡青色的竹帘,风一吹便轻轻晃动,带出几分江南水乡的温婉。竹帘两侧点缀着几束精心修剪的绢花,粉白相间的琼花与嫩黄的迎春相映成趣,不似其他店铺那般浓艳俗套。门口的石阶两侧,摆着两排盛开的牡丹,姚黄魏紫,花大色艳,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着金色的花蕊,既彰显了开业的华贵气象,又不失清雅格调,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低声赞叹着这家新店的别致。
苏清鸢身着一身月白绫裙,裙摆上用银线绣着细碎的兰花纹样,行走间宛如清风拂过兰草丛,素雅中透着灵动。她的长发挽成简单的垂挂髻,仅簪着那支亲娘留下的梅花银簪,簪头的梅花栩栩如生,花瓣边缘还嵌着几颗细小的珍珠,在晨光中闪着柔和的光。她略施薄妆,柳叶眉下的眼眸清澈明亮,嘴角噙着一抹温婉得体的笑意,既没有寻常女子开业的局促,也没有恃才傲物的张扬,气质清雅又干练。她站在门口,亲自迎接前来道贺的宾客,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萧惊寒一早便到了,比约定的吉时还早了半个时辰。他身着一身玄色暗纹常服,衣料是上好的云锦,上面用银线绣着暗哑的云纹,低调却难掩贵气。褪去了战场上的银甲凌厉,今日的他多了几分温润谦和,眉宇间的冷硬被柔和取代,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依旧藏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威严。他身后跟着两名随从,手里捧着沉甸甸的贺礼,一经亮相便引得众人惊呼。
最惹眼的便是那支千年人参,足足有成人手臂粗细,须根完整,色泽棕红,一看便知是极为罕见的珍品,据说这般品相的人参,在市面上至少价值万两白银。除此之外,还有极品燕窝、深海珍珠、百年陈皮等一众珍贵药材,每一样都价值不菲。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块用紫檀木装裱的御笔牌匾,上面“食疗圣手”四个大字,笔势雄浑,落款处盖着皇帝的朱红玉玺,竟是陛下亲笔所题!
原来,萧惊寒深知苏清鸢初入京城,根基未稳,便特意入宫求见陛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