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军从药房找来一个装药盒子的大纸箱子,展开压平,在背后订上木条,便成了一张半人高的展板。
八十年代的县城,还没有油画笔,芙蕖去文具店,买了几个图画本和一大盒蜡笔回家。
将图画本撕开,一张一张地贴满展板,三个人,开始头脑风暴,思考着该怎么样写广告语。
“名师坐镇,小班教学,保证质量。”芙蕖摇头晃脑的说道。
被满大街学某思的广告洗脑了,芙蕖想出来的,是满满的学某思风格。
“啥子名师哦,不要让人笑掉大牙!”陈秀笑着说道。
“哎,就是名师!”朱志军说道:“我觉得芙蕖说得好!”
“就这十二个字,简单明了,我们的特色也说出来了!”
“就这样写!”
三个人,有说有笑地,趴在地上,芙蕖用蜡笔涂着大字,陈秀和朱志军,帮忙涂颜色。
一家人,怀着共同的梦想,拧成一股绳,也不觉得累,很快,一块半人高,虽然简陋,但简单明快的广告展板,便制作成功。
第二天,是个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
慵懒的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暂时扫去了多日的阴霾。
孩子们都放寒假了,这是个逛公园的好时间。
一大早,芙蕖、陈秀和朱志军,往江岸公园走去。
三个人的情绪,都很高涨,特别是朱志军,昨天就去换了班,自告奋勇地帮忙抗着展板,拎着小板凳,嘴里还吹着口哨,踌躇满志。
早上的江岸公园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摆摊的小贩。
这些小贩,不过卖些气球啊,小玩具啊,小零食之类的东西,赚的都是逛公园的孩子和家长们的钱。
来来往往的家长们,只要孩子要求,一般都会满足孩子们的小小愿望,给买点小玩具火小零食带进去。
看着公园门口的人流,路上还轻松地哼着小曲的朱志军,有些不好意思了。
算了,朱志军这个社恐人士,让他来帮忙摆摊,实在是难为他了,他能慷慨解囊,已经是对陈秀母女的最大支持。
于是,芙蕖走上前去,从朱志军手中接过展板,在公园门口找了个地方放好,对朱志军说道:“朱叔叔,我们好像忘了一样东西。”
“等会咨询的人多了,我妈肯定要说得口干舌燥的,要不你回家帮我们拿瓶开水过来?”
一听说要让他回去拿开水,朱志军暗暗松了口气,一迭声地道:“好!好!你们先忙着,我拿了开水马上过来。”
朱志军走后,芙蕖和陈秀便坐了下来,只等着自己的第一个客户上门。
旁边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妈,拿着个大木架子,架子上,满满当当地绑着花花绿绿的气球,煞是好看。
大妈好奇地凑过来问道:“小妹,你们是卖啥子的哦?”
几个小凳子,一块大牌子,还真是看不出来卖什么。
“我们不卖东西,卖服务!”芙蕖煞有介事地说道。
“服务?啥子服务哦?”大妈一头的雾水。
“就是为学生家长提供课外补习的服务。”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