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欲诱我主力攻其一点,他则或以重兵伏击,或趁我营寨空虚,从其他方向突袭。此乃——围师必阙之理,实则阙处最险。”
(韩信的算计第一层:他知道司马懿能看出这是“诱饵”)
第三层:将计就计,料敌于先
司马懿认为自己看穿了韩信的伎俩。他决定将计就计。
“韩信既以此处为饵,我便佯装中计。”
司马懿下令,“传令,暗中将我军主力向西侧集结,做出要大举进攻蜀军西线防线的姿态。声势要大,要让蜀军斥候清楚地看到我的主力在向西移动!”
“同时,待我主力在西线发起佯攻,吸引韩信注意力后,张辽率五万最精锐的轻骑,从此缺口快速突入!直插蜀军腹地,不求歼敌,只求焚其粮草、毁其尚未组建完成的攻城器械后,即刻撤回!”
这是一个极其高明且谨慎的反击:用主力的佯动掩盖真正的奇兵,奇兵的目标也并非决战,而是破坏后勤,打了就跑。这符合司马懿持重的风格。
(韩信的算计第二层:他预判了司马懿会“将计就计”,会认为那是诱饵并反过来利用)
第四层:阱中设阱,仙之领域
然而,这一切都在韩信的预料之中。他对魏军大规模的向西调动洞若观火。他立刻明白,司马懿上钩了。
“司马懿果然多疑,他以为我在第一层,他在第二层。实则,我在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