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簿册,复查户房、兵房近几十年的记载。
有的放矢之下,很快发现不少端倪。
原来,贵县北边的龙头山,正是大藤峡山区的右臂。
为防土司叛乱,朝廷早在两百年前,在这里设置了大量卫所。
即奉议卫五个千户所,向武千户所,以及贵县守御千户所,合称一卫七所。
在整个大明,贵县的卫所数量也算多的,甚至比辽东还多。
沈青黛提到的几个市镇周围,正有好几个千户所的所城。
按大明军制,每个千户所统辖1120军户,人丁很是不少。然而万历朝以来,历任知县每次复核军册,都要勾销一些军户。
十几任下来,每个千户所便只剩下百来户,远比附近的民户少了。
如今户、军二册上没人,实际却很多,只有一个缘由——隐户太多了。
那些隐户或为豪强之佃户、奴仆,或靠打短工过活,或沦为乞丐。
他们不置田产,不缴税赋,不打官司,不考科举……
总而言之,他们在各类簿册里,没有任何痕迹,仿佛隐形了一般。
在豪强、胥吏、衙役的联手压制下,他们甚至不能随便进城。
陈子履无事不能下乡,自然看不到。
偏偏那些人也是大明子民,且远比普通民户更加贫穷困苦,更需要赈济。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大灾之后,若官府坐视不管,则民变多半在这些人里爆发。
所以,官府还得花钱为他们备粮、备药……
想到这些,陈子履的头更大了。
沈青黛道:“还有,若是瘟疫横行,龙头山的僮、苗等少民,也会来城里抓药。药局是一视同仁,还是轰出去?”
“轰出去……自然是不行的。”
陈子履愈发苦涩。
大藤峡土司桀骜不驯,少民性情彪悍,比隐户麻烦十倍。两百多年来,发生过几次大叛乱,十几次小叛乱。
如今朝廷连打败仗,一个弄不好,他们又该扯旗造反了。
“沈姑娘莫急,容我想想办法。”
“那你快想。”
“那个……有了!”
陈子履一拍大腿,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病人多,也很有多的好处,而且好处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