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朝堂之事不甚了解,你问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二皇子立刻接话:
“是儿臣唐突了,那儿臣告……”
那个“退”字还卡在喉咙里,淑贵妃的声音又飘了过来。
“但身为你的母亲,还是想说几句,告诫你几句。”
二皇子只能将那个“退”字咽回去,躬身道:“儿臣静听母妃教诲。”
淑贵妃似乎又陷入了某种思索。
“其实说要告诫你,我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二皇子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了解自已的母妃,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等她自已理清思绪。
果然,淑贵妃又开了口。
“不过,大体上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她似乎又否定了自已的想法。
“但你一直都很有主意,我又怕你嫌烦。”
二皇子连忙表态:
“母妃教诲,儿臣绝不敢嫌烦。”
淑贵妃这才像是下定了决心。
“但我又怕你有所疏漏,还是说几句吧,就当给你提个醒。”
经过这番反复的拉扯,她终于进入了正题。
“首先是赈灾的事。这不仅关系到你将功折罪,更关系到我庆国万千百姓,关系到皇室的名声。陛下最看重这些。”
“你与李芸瑞走私,本就有损皇室颜面,此去赈灾务必办得妥当,才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二皇子神情肃然。
“是,母妃,儿臣必定办好此事。”
淑贵妃微微点头。
“那就好。”
“另外,就是那个范隐。之前,他弟弟范贤因为宛儿的婚事进宫,我见过一次。当时我就看出,此子不凡。”
“他这个做兄长的,想来更是人中龙凤。后来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次,虽是他向陛下禀报了你走私之事,但这也是他身为监察院提刑司的职责所在。”
“况且,他还为你准备好了后路。”
“为娘知道你心里可能对他有怨气,但尽量不要怪他。”
二皇子坦然道:
“母妃说的是。儿臣起初确实对他心有怨怼,但念及他为儿臣铺好退路,那点怨气也就散了。”
“如今,他甚至给了儿臣一个足以流名千古的机会,儿臣是打心底里感激他。”
听到这话,淑贵妃一直平静的眼眸里,终于泛起了一丝波澜。
她不紧不慢地问道:
“让你留名千古的机会?”
二皇子脸上浮现出一抹兴奋。
“是啊!范隐教我,赈灾当以工代赈。不只是简单地施粥放粮,而是在灾区兴建一些工程,比如亭台楼阁,或是堤坝水渠。让那些灾民通过做工,换取钱粮。”
“如此一来,既救了灾民,又能避免他们吃饱了没事做,惹出乱子。”
“再者,他们手里能攒下些余钱,待灾情过去,也好重新开始生活。”
“最后,那些建成的工程留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