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能造福一方。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当然,具体如何实施,还需到了地方视情况而定。但总的法子,便是这个。”
淑贵妃听着,眼中流露出赞许。
“嗯,我曾在古籍上,看到过类似的法子。”
“这范隐能将其总结出来,化为可行之策,看来也是个博览群书之人。”
二皇子接着说道:
“范隐还说,以工代赈之后,我可以举办诗会,邀当地文人墨客,吟咏此事。若能得一两篇佳作,儿臣也能跟着沾光。”
“只是儿臣担心那些庸才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出什么惊世之作。”
“所以,儿臣便厚着脸皮,向范隐求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儿臣只能说,必将名垂千古!”
说着,二皇子得意地伸出两根手指,从怀中夹出了一张折叠好的纸条。
就在那纸条出现的一瞬间,淑贵妃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眸子里,仿佛射出了一道精光,死死地钉在了那张薄薄的纸片上。
她甚至下意识地伸出了手,想要去拿。
可二皇子手腕一翻,那纸条便被他收回了掌心。
淑贵妃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又缓缓收了回去,恢复了那副文静娴雅的模样。
二皇子笑道:
“母妃,这篇文章,需得等到儿臣将文中所述的那座楼阁建成之后,才是它现世的最佳时机。”
“现在看了,反而会失了那份意境。”
“且请母妃耐心等等,待儿臣建成高楼,再请最好的画师将景致绘下,连同此文一并送回京城。到那时,才是它真正绽放光芒的时刻。”
淑贵妃的目光重新落回书卷上,声音也恢复了平静。
“随你吧。”
她沉默片刻,又问了一个问题。
“我问你,你还想争吗?”
二皇子浑身一震,他知道母妃问的“争”,是争什么。
那是九五至尊之位。
他苦笑一声。
“母妃,如今的局势,早已经不是儿臣想不想争的时候了。”
淑贵妃轻轻叹了口气。
“我本不想在这件事上多嘴,也没资格多嘴。”
“我只能提醒你,不论你争,或是不争,范隐此人,都是重中之重。”
“你若争,就必须将他收为已用。”
“此人,恐怕只有真正的圣明贤君,才能让他心悦诚服。”
“若你能做到收服此人,那个位子,便如探囊取物。”
“你若不争,也该与他倾心结交。”
“将他当做至交好友,甚至奉为老师也不为过。”
“他很强大,方方面面,都很强大。而且,他还是个好人。”
“若能与他交好,将来你若有个万一,他应该有能力,也很乐意,拉你一把。”
二皇子垂下眼帘,将母妃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
“母妃所言,儿臣铭记在心。”
淑贵妃不再言语,重新拿起那卷书,低头读了起来,仿佛刚才那番话耗尽了她所有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