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这个国家该怎么往前走……
怎么走才不会出大问题……
田地,其实就是束缚劳动力的东西,因为最底层的百姓,用尽了浑身所有的力气,才能勉强在地主的剥削下活著……
而地主得到的那些剩余价值,並不会反哺底层百姓,甚至也不会反哺国家……
所以,一旦底层大多数百姓,租种的是国家的土地,只要国家田地的赋税不高,那么就能节省出不少的劳动力去干別的……
国家得到了足够的税收,还能让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做別的事情,生產別的物资,就会是一切大繁荣的景象……
而且国家还能再用得到的赋税,也就是土地上得来的劳动剩余,再去投资新的事情,那更是正向循环……
苏武深刻明白这个底层逻辑。
所以,眼前要解决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解决了,才能把这个逻辑真正执行下去。
不免就是这个国家的执行力,说的就是官吏系统,也是苏武对官吏系统的掌控。
苏武慢慢思索著,思路也就越发清晰了,整治吏治,便是重中之重。
一手弄土地,一手弄吏治。
但这个国家的系统早已烂如泥……
如何著手
说不了太大的理念信念之高度,也说不了什么主义不主义的,那些都是往后之事。
眼前,能用的,还是要从老祖宗那里学,上手段,上各种手段……
水不可能真正完全清澈,但只要让水的清澈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標准,行政的效力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保障。
来狠的!
为了確保这些事能推行,苏武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军队建设,军队建设好了,一切稳定的基石才能有基本的保障!
至於行政体系上的事情,其实不必改,最多加一道,让皇权下到乡。
换句话说,中国的行政体系,已然是最先进了,这一套文官系统,在后世西方,要到十九世纪才真正学会。
所谓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台諫两院,……
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只是后来越来越细致而已。
先弄军队,苏武理清楚头绪了……
军队,不外乎讲武学堂,都头以上职位,都要入讲武学堂,这是基本原则,事急情急之下,可以慢慢来,但这个原则,不论怎么样,都不能改。
讲武学堂可以多立几个,燕云一个,京东一个,汴京一个,京兆府长安一个,荆湖与蜀地共一个,然后……广州一个。
这些都是基础,真正核心,是怎么设置讲武学堂的课程,作战课程是其一,这一方面,可以由诸多经验十足的將领来设计。
政治上的,思想上的,整套系统,苏武得自己来操刀。
回京的路上,苏武不骑马,一直坐在车里,笔墨不断,刪刪改改。
首先,要设定一个极大的基础认同,这是最重要的。
民族,国家,歷史,文化。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得往上捋,汉人是谁,这还好说,羌人是谁,东胡是谁,草原诸部是谁,云贵山民是谁,闽越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