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也有着不小的号召力和人脉,优秀校友也是不少,这些也能让院校教育获得足量的项目资源和实践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并且合作的影视公司也不会吃亏,可以在未来影视圈高速发展之前就提前锁定优质人才资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王皓这话倒是让喇局长和韩三坪点了点头,确实,如今社会上校企合作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影视院校这么做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当然,仅仅只是高端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教育方面,我们也是一片空白。
现代商业电影,早就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艺术了。
像是我们星河集团一直在推动的影视工业化,就需要各种资源、各个岗位的配合。
然而在实际生产拍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国内影视行业的很多基础工种,比如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长期以来都饱受诟病,并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很多与我们合作的大导演也都有所反应和抱怨。
而且看我们公司好制片网的幕后人员登记等级也能看出来,几乎80%的幕后人员都是c级和d级,更多考核没通过的我们都还没登记。
就这还是我们集团过去数年里,持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结果。
这些影视行业的蓝领阶层,不需要、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很多基础岗位可以说就是农民工。”
“国内没有相应的影视职业院校吗”喇局长这时好奇地问了一句。
王皓摇摇头,“没有。”
“目前国内针对影视行业基础工种的教育,完全是空白的。
这么说吧,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各个电影厂都是电影厂自己进行培训。
自从这些国营电影厂没有了,基础工种的培训也就断层了。
可以说如今国内的影视行业,还在享受着过往国营电影厂的遗泽,那些还活跃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大师,几乎都是从当初各大国营电影厂出来的老人。
至于现如今行业内年轻基础工作者的培养模式,大多也都变成了师傅在片场带徒弟。
这种模式的培养,就不说学徒和老师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了,光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无法保证啊。
虽然也有走这个路子,从底层干到部门长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幕后技术工作者,还是缺乏上升空间和渠道,只能混日子。
至于影视院校,虽然京影、央戏等院校也会开设摄影、调色等课程,但那不过是学生的选修课程,而非一个专业。
学生毕业了,更多的还是以导演、制片人为目标,也不可能从事这类看起来比较低端的职业。
现如今我们星河集团的解决方案,就是和京影合作开设短期培训班,为那些与我们签约的幕后工作者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像是灯光师、录音助理这些岗位,跟国家规定的教育体系没有太多关联,不需要很多系统知识,只需把专业范畴内的东西弄明白了就可以上岗,培训周期可以短很多,也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