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这次nasa外骨骼团队的负责人”霍俊问道。
“没错,”蒿教授点了点头,语气有些凝重,“他既是工程师,也是出色的演讲者,他很擅长在各种场合製造话题,吸引眼球。”
他们没有挤进人群,而是很有默契地停在人群外围,保持著一段距离,这样既能观察到展台的情况,又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比尔的团队成员正操作著一个型號为x1的银白色外骨骼。
那台设备看起来非常轻便,外形流畅,充满未来感。
一位身穿特製服装的演示人员穿上它,轻鬆地举起了一块號称200斤的石板,引来周围观眾的一片惊呼。
“他们的负重和轻量化做得很好,”蒿教授低声评论道,“但你有没有注意到,那台设备的关节部分,似乎没有我们之前討论过的那些问题。”
“是的,教授。”
霍俊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他没有再说话,而是静静地盯著那台银白色的x1外骨骼。
他目光仿佛能够穿透那光滑的外壳,看到內部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子线路。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將这台设备的一举一动,与他脑海中储存的无数技术数据进行比对。
“步態控制如此平稳,几乎没有抖动这说明他们的动力学算法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霍俊轻声低语,更像是自言自语,“而且,那台设备的液压系统非常安静,这说明他们的液压泵和执行器,已经解决了传统液压系统的噪音和能量损耗问题。”
他指著演示人员腿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关节:“教授,您看那里,它的弯曲角度和反应速度,几乎和人体的自然步態完全同步。”
“这不是简单的传感器融合就能达到的效果,他们很可能在仿生机械和神经接口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蒿教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著。
他知道,霍俊的分析,已经超出了普通观察的范畴。
蒿教授不禁感嘆,不愧是周宇的学生,能力確实强。
霍俊反倒鬱闷了起来。
如果是他导师周宇在这里,一定可以看出关键点。
周宇会像一个顶级的棋手,只看一眼,就能洞悉全局,直指核心。
不像他,看一半天,都没看出核心来。
他正在那儿胡思乱想的时候,比尔再度拿起了话筒。
“相信大家看见我们这块x1外骨骼一定有问题想要问,接下来是我们的交流时间,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不妨直接提出来。”
蒿教授和霍俊对视一眼,后者拿出了录音笔,开始了记录。
比尔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有人举起了手。
第一个提问的是一个来自霓虹的研究员,他用磕磕巴巴的英语问道:“您好,比尔先生。”
“您的x1外骨骼在承重和轻量化方面確实令人惊嘆,我想知道,它的续航时间是多少在高负荷下,是否能满足长时间的作业需求”
比尔微笑看,从容不迫地回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的x1採用了全新的能量管理系统搭载了固態电池,能够根据用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