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客人来,会有更多的忙碌,也会有更多这样温暖的时刻。
而她会和家人一起,守着这个农庄,守着这份人情味,把日子过得像院子里的灯串一样,亮闪闪、暖融融的。
夜灯把露台的影子拉得很长,李皎承的脑袋在李皎棠肩上蹭了蹭,没一会儿就打起了轻浅的小呼噜。
李妈把搭在椅背上的薄外套递过来,声音放得很柔:“给这小子盖上,刚跑了一下午,别着凉。”
李皎棠接过外套,小心地裹在弟弟身上,指尖碰到他后颈的汗,还带着点未散的热气。
张大爷蹲在台阶下,正用竹扫帚把白天客人掉落的板栗壳扫成一小堆,扫到李爸脚边时,两人相视一笑。
“明天我把家里那把长钩带来,板栗树顶的果子够不着,用钩一拉就下来。”
张大爷的声音带着乡音特有的醇厚,李爸点头应着:“行,我明早提前去园子里把草除了,省得客人摘板栗时绊着。”
舅妈和姨妈正收拾着桌上的碗碟,搪瓷碗碰撞出清脆的响。
“皎棠啊,”
姨妈忽然开口,手里还拿着块擦碗布,“下次周末客人多,我把家里的蒸笼带来,多蒸点糯米糕,孩子们爱吃。”
舅妈也跟着说:“我那小菜园的黄瓜、小番茄都熟了,明天一早摘一筐送来,给客人当免费的小零嘴,新鲜!”
李皎棠刚要开口说“不用麻烦”
,就被李妈打断了:“让她们来,都是一家人,你一个人哪忙得过来。”
她看着李皎棠,眼里藏着笑意,“当初你非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农庄,说要让城里人尝尝咱农村的好,现在不就做到了?”
风忽然大了些,吹得院子里的红灯笼轻轻晃。
李皎承被风扰了睡意,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李皎棠手里的姜茶空了,挣扎着要起身:“姐,我去给你再倒一杯。”
刚站起来就打了个趔趄,李皎棠赶紧扶住他:“坐着别动,我自己去。”
厨房的灯还亮着,灶上的小锅还温着姜茶,氤氲的热气裹着姜的辛辣和红糖的甜。
李皎棠刚把杯子斟满,就听见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回头看见是王婶,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几棵洗得干干净净的小葱。
“刚在家择菜,想起你这厨房可能缺葱,明早客人要吃葱油饼,没葱可不行。”
王婶把袋子往灶台上放,“我走了啊,你们也早点歇着。”
李皎棠追出去时,王婶的身影已经拐过了农庄的竹篱笆,只挥了挥手:“别送了,明早见!”
晚风把她的声音吹得飘悠悠的,混着远处田埂里的虫鸣,格外亲切。
回到露台时,李皎承已经醒透了,正帮着李叔收监控设备的说明书。
李叔把一叠纸理得整整齐齐,递给李皎承:“明天客人多,要是有人问监控的事,就按我今天说的讲,别慌。”
李皎承用力点头,把说明书塞进自己的书包里,像揣了什么宝贝。
月亮慢慢爬上来,洒在院子里的野菊丛上,花瓣上的露水闪着光。
大家陆续起身告辞,李爸李妈送着亲戚们往外走,李皎棠和李皎承留在露台收拾桌椅。
“姐,”
李皎承忽然说,手里捏着片没吃完的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