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敢。
名利二字,从来最是诱人。
那些还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或者虽有功名,但还没有安排官职差遣的人,若有机会能进入吴王府办差听命,还是趋之若鹜的。
朱允熥身份太高,很多事情,反而不好去做。
杨士奇是读书人,在金陵城也有认识的同窗好友,故交书生。
他去出面邀请,那些人都是受宠若惊,欣喜若狂,几乎没有人会拒绝。
吴王可是监国。
那日在朝堂上,陛下说的话,也已悄然传开。
谁都知道他多半要被立为储君,将来执掌大明帝国。
此时能到他府中办差听用,待到吴王有朝一日登基称帝,那就是潜邸旧臣,前途不可限量。
别说是还没有官身的读书人,便是已有官职的低阶官员,若能有机会接近吴王,得吴王殿下另眼相看,那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报,没有人能拒绝。
陛下已然年老体衰,谁都知道,陛下在世的时间,恐怕不长了。
此时让一个七品县令,换一个潜邸奴婢的身份,官员们都是求之不得的。
至于朝中的高品文官们,其实也不是完全铁板一块,许多人已开始悄然动摇。
他们中只有一部分与朱允炆绑定很深,其他人则未必。
不过,身为朝中重臣,他们还有资本可以暂时保持观望状态。
有了新的人手不断加入,杨士奇和姚广孝就能从每日写文的繁重任务中脱身,只要审核把关就行了。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写了不该写的东西,有新人加入之后,朱允熥便建立起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
最后定稿出版印刷发行前,还必须由杨士奇亲自签字确认。
如今的大明日报,被分成了四个版面。
一版仍是写老朱的故事,二版也还是普法。
三版则是写朝廷的动态,当然并不会涉及什么机密,主要是宣传大明朝廷最近帮老百姓做了好事。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