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得清清楚楚。”
……
与民间百姓们的热议不一样,这几日,朝堂上的气氛,显得十分诡异。
原本许多官员甚至都约好了,要上书朝廷,请求无罪释放被关押的皇亲国戚,减商税,裁撤税务司。
可到了第二天,却没有一个官员按照约定上书。
相反,其中还有几名官员临阵倒戈,反而上书请求严惩逃税抗税的皇亲国戚。
一时间,原本群情激愤,嚷嚷着要为被抓的皇亲国戚打抱不平的官员,全部都沉默了。
应天府衙门。
“啪!”
一只茶杯重重摔在地上,刹时四分五裂开来。
应天府尹的脸色铁青无比。
税务司征商税的事,越闹越大。
原本他还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看税务司最后如何收场。
可没想到,随着《大明日报》几篇报道和评论出炉,风向却突然间变了。
民间舆论汹涌,都是支持税务司,指责逃税抗税的皇亲国戚,连带着他这个应天府尹,也被老百姓骂得狗血淋头。
毕竟,以前征收商税的权力在地方官府,也就是由应天府衙门管。
收归税务司之后,查出了这么多问题,那原来的应天府衙门肯定是难逃其责。
他这位府尹的面子,自然也挂不住了。
这两日在家里,已然听到下人们在悄悄议论。
衙门里的差役,也在一个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虽然没人敢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风言风语,还是传进了他的耳中。
包庇皇亲国戚,畏惧权势,甚至狼狈为奸,贪赃枉法……
一世清名尽毁啊!
走到哪里,都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身为应天府尹,朝中重臣,他何曾受过这等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