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逃跑保命。
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指挥过辽东军将,也指挥过西军丶川军和西南土军。
凭心而论,作战勇猛丶悍不畏死的有辽东军将,但更多是那些客军客将,而死伤最为惨重的往往也是他们。
辽东军将,往往见势不妙,转头就跑,遁之千里。
尤其是广宁之战中,辽将孙得功,还未开战就在军中大喊败了败了,战后得意洋洋地献广宁城于老奴。
熊廷弼对这些辽东世家军将恨之入骨,也知道辽东的顽疾积弊近半在他们身上,可就是动不了他们。
这些人占辽吃辽,蓄得家产无数,然后一级级贿赂上去,与朝中诸多大臣关系密切。
一旦要动他们,不仅有尚书阁老为他们说话,还有言官清流为他们「鸣冤不平」。
辽东局势崩坏,是各路「蛀虫」齐心协力造成的。
现在辽东世家军将大半陷在辽东辽西,不是投敌做了叛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还有部分带着家丁部曲逃入山海关内,就应该趁机下手。
熊廷弼继续说:「皇上圣明,还点出一句关键,那就是赏罚分明。
辽东战事糜烂,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功无赏,过不罚,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朱由校转头看着他侃侃而言,等他说完再开口:「这个样子,才是朕心里的辽东经略。
朕记得你在《与三镇守议事庚申三月二十六日纪事奏》里有说,『凡事要预先拿定主意,硬定脚跟,壮定胆气,主意定便不惑错,脚跟定便不忙乱,胆气定便不怯惧。』
说得好啊!
可惜,朝廷上下各级官员,都没有这份勇气和胆气。
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贪腐怠政,推诿责任...」
朱由校继续说:「朕读过你在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十上奏的的《敬陈战守大略疏》,你在该题本里提出辽东经略的守丶困丶扰和攻四个阶段,大致没错。
先守住,然后困住老奴,袭扰侧翼背后,削弱女真实力,再谋求反攻。
这一战略,拼的是国力。
题本里列出共需要用兵十八万,马九万匹。
每兵每年需要饷银十八两,一年共需三百二十四万两银子。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