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都司录事都参军孙国桢附和:「赵都使说得没错。
都司录事局收到朝献新军各团录事处的报告,跟赵都使说的情况一样。各团录事参军弹精竭虑,安抚军心,都是治标不治本。
朝献地方不靖,新军官兵家眷依然被朝献官吏和豪强视为猎物肉食,肆意敲骨吸髓,新军永远成不了一支能战之师。」
孙传庭端坐在上首位,右手拍看座椅扶手。
「现在情况汇总在一起,非常明晰。
我们练兵丶筑城,朝献地方官吏和豪强在后面拼命扯后腿。
乐浪都司给汉城府多次行文,要求朝献议政府和六曹,好好约束平安道和宁安道地方官吏和豪强,回文都是在打哈哈,敷衍了事。」
孙传庭目光扫了一眼众人,继续说。
「权知朝鲜军国事李棕,天启三年起兵靖难,废伯父光海君。
天启四年,平安道兵马使李适跟随李棕靖难,事成后不满封赏太薄,兴兵作乱,率平安道精兵一万二千攻入汉城,改立兴安君李为主,三日而亡。
李适之乱虽然平定,但李棕对平安道和宁安道,逐渐失去掌控。
加上天启六年春季,黄台吉率兵寇边,两道糜烂,李棕彻底失去掌控,完全由地方豪强世家推选官吏加以管治。」
孙传庭拿出一叠文书,「锦衣卫镇抚司朝献局收集的情报,汉城朝献朝堂又陷入党争西人党丶南人党丶小北派丶大北派,斗得不亦乐乎。而对李棕心怀不满的地方豪强世家也比比皆是,江原道李仁居丶仁城柳孝立丶清州柳应洞频频起兵叛乱。
这些叛乱,都是我都司应李棕之邀,派遣精锐领着朝献新军,乘舟泛海,远赴各地,登陆作战,一一平息。
李棕手里的兵马,仅仅能维持他在汉城丶京畿道丶黄海道和江原道部分地区的治理。
此外,朝献各地流传民谣:
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陈奇瑜说:「由此可见,朝献各地民众,对李也十分不满。」
练国事说:「倒也不是李棕行什麽苛政,而是他靖难之后,一直得不到我朝册封,人心浮动。
地方豪强们趁机坐大,肆意侵吞土地,隐匿人口,打着朝堂的旗号横徵暴敛丶鱼肉百姓。
百姓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