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的动作雷厉风行。
第二天一早,数辆挂着京城牌照的黑色轿车便驶入了已经封存的“麒麟计划”
总部园区。
这里曾经是荆州乃至整个华夏科技界的圣地,如今却门可罗雀,大门上贴着醒目的封条,只有几名安保人员无精打采地守着。
李云亭走在最前面,看着眼前这片寂静的园区,眼神中古井无波。
他身后的团队成员各司其职,迅分成了几个小组:财务组直奔档案室,封存所有账目;技术组则在陈净派来的留守负责人陪同下,前往“祝融”
项目的核心实验区。
陈净本人,则被要求留在市委,随时等候传唤。
这是一种变相的“软禁”
,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施压。
实验区内,巨大的无尘车间里,那台曾经承载了无数希望的光刻机原型,如今像一头搁浅的巨鲸,静静地躺在那里。
外壳被拆开,露出里面烧毁的、扭曲的精密线路和光学组件,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绝缘材料烧焦后的苦涩味道。
技术组的专家们戴上白手套,拿着专业的勘测仪器,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
为的是一位从国家科学院调来的资深研究员,姓吴,人称“吴工”
。
他以严谨细致着称,经手过的项目审查,从未出过差错。
“怎么样,老吴?”
一名同伴问道。
吴工扶了扶眼镜,眉头紧锁:“从现场损毁情况看,符合高功率运行下,能量控制单元过载,导致连锁反应的特征。
这是一次典型的、灾难性的技术事故。
现场没有现人为破坏的痕迹。”
这个结论,与荆州方面上报的事故报告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财务组那边也得出了初步结论:资金流向清晰,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实处,没有现任何贪污挪用的迹象。
一天下来,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结论:陈净所言非虚。
这是一场由他主导的、急功近利导致的、纯粹的技术和决策上的惨败。
傍晚,调查组在招待所召开内部会议。
“看来,情况基本明朗了。”
一位副组长总结道,“陈净这个人虽然有冒进的责任,但至少在经济上是干净的,也没有推卸责任。
我看,可以尽快形成调查报告,上报中央了。”
不少人点头附和。
大家千里迢g迢而来,都不想在一个已经尘埃落定的项目上耗费太多精力。
然而,李云亭却始终一言不,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他总觉得,一切都太过“完美”
了。
完美的事故现场,完美的财务报告,完美的认罪态度……这就像一个精心编写好的剧本,所有演员都一丝不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反而透着一股不真实的虚假。
“吴工,”
他突然开口,目光转向了那位技术专家,“你今天在现场,除了设备本身,还有没有现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吴工愣了一下,开始在大脑中飞回溯今天看到的所有细节。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