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金营祖别(1 / 4)

张邦昌抬眼望去,见那周主事眼神闪烁,不敢与他对视,反而频频瞥向王时雍,便缓缓摇头:“密谕使需涉险途,既要通文书,更要辨人心、有胆气——若遇金人游骑,或是降金的州县官,妥帖无济于事。”

他起身走到队列前,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在一个左手食指带着薄茧的郎官身上——那茧子是常年握笔、偶尔提剑练剑留下的,绝非只在案头抄录文书的酸儒。

“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李默,现任吏部司封郎官。

京东诸县的路径下官闭着眼也能辨得,便是遇着乱兵,也能寻着乡野小路绕行,愿为大人分忧!”

郎官躬身应答,声音沉稳,没有半分怯意。

张邦昌将铜牌递给他,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薄茧,便知此人绝非庸碌之辈:“你往应天府去,那里守将赵立素有抗金之心,却恐汴京已破,心存疑虑。

你见了他,便将这密谕交给他——告知他,汴京尚在,予已遣人整饬军备,若他能守住建康,予必遣粮草支援。”

李默双手接过铜牌,冰凉的铜触感顺着掌心窜上手臂,他重重叩:“下官定不辱命!

纵是刀山火海,也必将密谕送到赵将军手中!”

张邦昌又看向另一位面色沉静的郎官,“赵卿,你曾在荆楚任过县丞,熟悉当地风土,可愿去荆楚?”

那郎官名叫赵彦,闻言躬身道:“下官愿往!

便是忍饥寒、涉风雪,也必不负大人所托。”

张邦昌又从队列里挑了七人,有的往蔡州,有的往颍昌府,每人各授一枚铜牌,又递过用皂绢包裹的密谕——密谕上只写着安抚之语,未提“摄政”

之外的名分,末尾也只署“手书”

二字。

他叮嘱道:“路途艰险,若遇金人,便弃了铜牌,只凭口信传话;若见州县官民有抗金之心,便传予之意,许以粮草支援;若遇降金之辈,切勿纠缠,退回汴京。”

七名郎官领命后,皆换了寻常商旅的青布衣衫,将铜牌和密谕藏在衣襟内,趁着暮色从皇城侧门出城。

张邦昌站在偏殿的廊下,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檐角的积雪又开始飘落,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成一片湿冷。

他抬手拢了拢衣襟,指尖又触到公服衣襟下的冰凉——那是昨夜摩挲铜牌时留下的触感,与当日触碰御玺时的寒意如出一辙。

他心里清楚,这乱世里的权柄如履薄冰,大赦也好,密谕使也罢,不过是勉力支撑的权宜之计。

身后偏殿内,那盏青釉油灯仍在燃着,灯花坠落在案上,映得那方未敢触碰的鎏金御玺,愈沉得像块压在心头的石头。

廊下的雪不知何时小了些,只余下细碎的雪粒在风里飘,落在张邦昌绯色公服的肩头,积了薄薄一层白。

他立在偏殿门口,望着密谕使远去的方向直到那串“咯吱”

的脚步声彻底没在风雪里,才缓缓转身回殿——案上的青釉油灯仍燃着,灯花又爆了一声,将案角那枚未动过的鎏金御玺映得愈晃眼。

未等他坐下,内侍便急匆匆进来,棉帘掀起时带进来的风比先前更冷,竟裹着几分北方的凛冽。

“大人,金军大营来报——明日便拔营北归,特请大人前往营中祖别。”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天启大明 双靥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反贼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剥夺金手指(清穿) 大宋第一女皇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铁马冰河肝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