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秦思源面色微红,兴致愈高。
他对雷虎、秦大等人笑道:“走,随朕去看看各营的将士们!”
。
说着,他便在雷虎、秦大以及一队精锐侍卫的簇拥下,信步走出了中军大营,深入到了此刻已然沸腾的营区。
此时,整个军营已化为欢乐的海洋。
无数堆篝火在暮色中燃起,照亮了一张张年轻而兴奋的脸庞。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美酒,看到大王竟然亲至,无不激动万分。
“大王万岁!”
,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如同波浪般从一个营区传向另一个营区。
秦思源没有丝毫架子,他随意地走到一处处篝火旁,有时会停下脚步,从士兵手中的木盘里捻起一块肉尝尝,点头称赞。
有时会接过某个胆大士兵恭敬递上的酒碗,浅尝一口,引来周围一片更热烈的欢呼。
他甚至会拍拍年轻士兵的肩膀,问几句“家是哪里的?”
“吃得饱吗?”
“训练苦不苦?”
,得到激动而质朴的回答后,出爽朗的笑声。
他所过之处,留下的皆是沸腾的激情与如山呼海啸般的忠诚呐喊。
士兵们看着与他们同乐的大王,眼中充满了近乎崇拜的光芒,为自己能追随这样的君主而感到无上荣耀。
这份狂热,并非源于酒精,而是自内心对领袖的拥戴,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共同开创的伟大事业的自豪。
秦思源穿行在这片由忠诚、热血与希望点燃的军营中,感受着这股磅礴的力量,脸上的笑容愈欣慰而坚定。
这支军队的魂,已然铸成,这将是他横扫六合、开创盛世最可靠的保障。
夜色下的军营,灯火如星,人声鼎沸,勾勒出一幅新生王朝生机勃勃、锐不可当的壮丽图景。
接下来的数日,秦思源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他并未在禁卫军大营多留,而是开始了在驻扎在京城周围围五大营、总计十万人的常备夏军军营巡视。
这些部队,亦可称为边防军,是大夏版图的屏障,同样功不可没,他们的营盘规模与禁卫军相仿,但氛围却截然不同。
少了那份近乎仪式感的极致肃穆与锐利,却多了一份历经战火锤炼后的沉稳与坚韧。
秦思源的到来,同样在这些大营中引了巨大的轰动。
虽然没有禁卫军营那般极致的静默与瞬间爆的狂热,但当大王的身影出现在校场高台时,数以万计将士眼中迸出的激动与忠诚,同样炽热如火。
他依旧使用了那套“声传系统”
,洪亮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
他的讲话内容大致相仿,回顾征程,肯定功绩,展望北伐,激励士气。
只是,在这些边防军将士面前,他更多强调了他们戍卫疆土、保障后方稳定的重要性,称他们是大夏“最可靠的盾牌”
。
犒赏同样丰厚,肥猪肥羊,美酒佳肴,足以让所有士兵敞开肚皮,尽情欢庆一日。
不过在实质性的赏赐上,则体现了差异:禁卫军士兵人均赏赐一百夏元,而常备军士兵则为五十夏元。
这并非苛待,而是一种明确的等级与激励,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