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与我中原百姓无异。”
“而且一经教化,当地的百姓更是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这....”
闻言至此,李善长抿了口茶水不禁沉思了起来。
用朝廷代替奴役主,奴役当地的百姓?
此法虽说极有可能奏效,可堂堂大明朝廷将偏远地区的百姓视作奴仆,奴役驱使。
这着实有损天朝颜面。
更不需说老朱家一直将百姓视作首位,朱标更是提出与天下人共天下的千古绝唱。
李善长还真不敢担保朱标会同意此法。
“善长兄不必担忧,陛下必会欣然应允。”
看出李善长心中顾虑,刘伯温继续说道:“陛下也知在偏远地方推行新政,此事艰难。”
“而且陛下也绝非迂腐之人,若无更好良策,此法便是顺利推行改土归流的最好办法。”
“还有!”
刘伯温眼眸微眯,此刻双眸锐利,眉间闪过一抹不属于文臣的杀气,平静说道。
“改土归流势必要将当地地主的土地收归朝廷,分发百姓。”
“自然也要惩治当地奴役主,还当地百姓自由之身。”
“因此便正如善长兄方才所言,那些个地主、奴隶主必然大力阻扰改土归流之策。”
“我大明朝廷与这些个奴役主从一开始便相互对立,不能共存。”
“更何况陛下虽有爱护偏远百姓,不愿大肆屠杀平民之意。可陛下对奴役贫苦百姓的地主、奴役主,可绝不会有半分仁慈可言。”
“将这些家伙尽数杀绝,不正好能顺利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伴随刘伯温声音落下,李善长沉吟数秒,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的确如此!”
“除非陛下另有巧思,否则朝廷取代当地奴役主,暂时奴役当地百姓便是最好的办法。”
“多谢伯温了。”
说着,李善长起身便要回府。
毕竟其弟李存义之事,他还要亲自发去书信仔细询问一番。
不过刚走出两步,李善长似是想到了什么般,猛地回头看向刘伯温道。
“陛下召铁铉、马虎、谢成三人回京,想来接下来的朝局应会有大变动吧。”
“不知伯温以为,我是该就此告老还乡,还是继续舔着个老脸侍奉陛下。”
“这个.....”
李善长所言,刘伯温同样也有这个顾虑。
虽说他现在已经辞官不朝,可因种种原因还是留在了京城。
这些日子他也在想究竟是该继续留在京城,还是上奏祈求返回青田老家。
此时看着李善长那极是苍老的脸,与其很是浑浊的双眸对视。
当下刘伯温便也瞬间有了主意。
“善长兄家在定远吧。”
“不错。”
“数十年未曾还乡,恐怕回去也是物是人非,孩童不识了吧。”
“倘若如此,哪里有颐养京城,以终天年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