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点和工事,转入守势。其上报的“捷报”也传到了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畑俊六虽然对第九师团的巨大损失震怒不已,但考虑到前线将领的士气和需要稳定战线的现实,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份注水的战报,一方面严令秋山义允确保津浦线南段安全,配合第13师团在淮河方向的行动(实则转为防御对峙),另一方面催促国内尽快给第九师团补充兵员装备。
于是,一场看似声势浩大的大规模扫荡,竟以日军一个精锐旅团的覆灭和进攻势头的戛然而止而告终。江北四县的交界区域,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平静”。日军龟缩在县城和主要据点,控制着“点”和“线”,却无力也不敢再深入广袤的乡村“面”。而被他们认定为“已遭重创向西溃逃”的139师,其真实动向,却完全超出了日军的想象。
……
就在日军停止追击、上报“捷报”的同时,139师主力正以一种极其隐秘而分散的方式,活跃在津浦铁路(滁县至明光段)两侧的丘陵、水网、村镇之中。
王林在成功诱敌西进、跳出合围圈后,并未如日军所料般远遁湖北,而是大胆地选择了“灯下黑”,将全师主力连同直属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深层次的“化整为零”。
师部的命令清晰而坚决:“全师以连,甚至排、班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津浦线滁县至明光段南北两侧区域。任务是:一、就地隐蔽休整,治疗伤员,恢复体力;二、积极侦察敌情,捕捉战机,以小型袭击、伏击、破袭为主,不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物资,积小胜为大胜,但严禁攻击坚固据点,不打无把握之仗;三、最重要的一点,‘靠鬼子吃饭’!各部队所需粮食、弹药、药品、经费,主要通过缴获日伪物资解决,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减轻根据地负担;四、利用战斗间隙,协助地方工作队,巩固我们在乡村的基础,宣传抗日,招募新兵。”
为了适应这种高度分散和机动的游击状态,师属炮兵团被彻底拆解。那18门宝贵的75mm山炮以及剩余的迫击炮,被加强给各主力团和支队,再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营甚至连一级,组成临时炮班或机炮班。这样做虽然暂时失去了集中使用的威力,但却极大增强了各分散单位的独立作战和火力支援能力。更重要的是,王林着眼于长远,要求各部队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让更多有文化、有潜力的战士接触火炮,学习操炮、测算、维护,为未来组建更多、更专业的炮兵部队培养种子人才。
“我们要让每一门炮都成为培养炮手的学校,让每一个有机会摸到炮的战士,都将来可能成为我们的炮兵骨干!”王林在给各部的指示中如是强调。
于是,在津浦线两侧的广阔地域内,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成千上万的139师官兵,仿佛水滴融入大海般,消失在了百姓和地形之中。他们可能化装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