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已经连绵下了三天。
铅灰色的云层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把午后的天光压成了黄昏的模样。雨点敲在公交站台的遮雨棚上,发出密集而单调的噼啪声,像是无数根细针在刺探着什么。周砚站在棚下,黑色的风衣下摆被风卷得微微扬起,边缘处已经洇开了一圈深灰色的湿痕。
他的视线落在斜对面那栋建筑上。
那是一栋爬满了常春藤的老式楼房,墙体斑驳得像块风化的奶酪,露出底下暗黄色的砖石。雨幕让它看起来更显颓败,几扇破碎的窗玻璃在昏暗里反射着零星的光,像某种蛰伏生物的眼睛。正门上方挂着块锈迹斑斑的铁牌,“青山精神病院”五个字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其中“山”字的一竖已经断成了半截,远远看去,倒像是“青·精神病院”,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周砚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风衣口袋里的硬物。那是一本硬壳书,封面是磨损严重的深棕色,边缘处的线脚已经脱开,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书脊硌在指腹上的凹凸感——那是三天前出现在他公寓门口的东西。
三天前的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推开公寓门取报纸,却发现门垫上除了卷成筒的日报,还躺着这本没有任何包裹的书。没有邮戳,没有署名,甚至连一张便签都没有。当时他以为是谁放错了地方,随手翻了两页便丢在了玄关的矮柜上。直到当天深夜,处理完手头的数据分析报告,他才在台灯下重新拿起了它。
书里的内容远比他想象的更离奇。
没有书名,没有作者,内页大多是空白,偶尔有几页印着模糊的字迹,像是从什么文献上撕下来的残片,内容晦涩难懂,充斥着“时空褶皱”“能量节点”之类的词汇。真正让他彻夜未眠的,是夹在书里的两张照片和那些潦草的批注。
此刻,他再次把书从口袋里抽出来。潮湿的空气让纸页微微发潮,带着一股陈旧的油墨和灰尘混合的味道。他翻到中间那一页,两张打印照片用回形针别在纸页上,边缘已经有些卷翘。
第一张照片的背景是间病房,白色的墙壁上贴着“302”的绿色门牌号,字体是医院常用的那种宋体,边缘有些模糊。病房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铁架病床,一个掉漆的床头柜,窗户上装着细密的铁栏杆。而窗台上,端端正正地摆着一枚青铜环。
那枚环的样式很古老,表面刻着繁复的回纹,环口处有个小小的凸起,像是某种机关的锁扣。周砚的呼吸微微一滞——他认得这枚环。
五年前,他在一场古籍拍卖会上见过类似的东西。当时那枚青铜环被标注为“战国时期不明用途铜器”,最终以远超估价的价格被一位神秘买家拍走。他当时只是觉得纹饰奇特,随手拍了张照片存档,此刻回忆起来,照片里的青铜环和眼前这张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照片下方,用黑色水笔写着一行潦草的批注:“陆辰,时间异能,钥匙1。”
周砚的指尖划过“时间异能”四个字,指腹的温度似乎都被那墨水吸走了几分。他不是第一次接触到“异能”这个概念——作为国内顶尖的数据分析专家,他曾为多个特殊机构处理过加密数据,其中不乏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案例。但那些案例大多是模糊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