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信了呢?
不对,连野史都不算,只是一本私家家谱《武清杨氏家谱》。
无论古今,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攀附祖上与名人关系的行为,见多不怪。
朱祁钰为此,特意查询过各种史料,土木堡之变也许是文官集团的阴谋,可以理性质疑,但是,将一切过错强塞给于谦,将其描述成乱臣贼子,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
正统十三年,五月六日。
朱祁镇强行三征麓川的恶果还是来了。
打仗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耗资巨大。
军备制造要钱吧?粮草要钱吧?军饷要钱吧?
最关键的是,明军征讨麓川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而且,原本早就应该结束的战争,却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的一意孤行,强硬要将思任押到京师跪下认罪,一拖再拖。
按照惯例,打赢了就收安,事情就算结束了,可是思任一听说,好家伙,皇帝不愿意放过我,摆明了是一场鸿门宴,赶紧跑路到缅甸,重整旗鼓。
地区叛乱已经差不多平复,现在又转变成为个人战争。
除了麓川战役,还有东南沿海饱受倭寇侵扰,北方又有瓦剌和鞑靼时不时下来烧杀抢掠,正统年间的军事防备压力很大。
户部尚书王佐忧心忡忡的上奏:“万岁爷,其时钞既通行,而市廛仍以铜钱交易。”
朱祁镇愣住:“有何问题吗?”
王佐叹了一声:“问题甚大呀。民间铜钱私铸泛滥,导致如今军备制作材料不足。”
在明初,铜钱是主要的市场流通货币,可是铸造铜钱的技术简单,就有一大群豪绅自己印钱自己花,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通货膨胀。
不仅百姓买东西贵,朝廷买东西也贵呀。
私铸铜钱质量堪忧 ,含铜量不高,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官方铸币被一群人藏了起来,市场上流通的基本都是私铸铜钱。
朝廷回收一批铜钱上来,工部准备熔炼铸造武器,结果傻眼了。
虽然说,战场上常见的冷兵器,剑、戈、矛、甲胄等,明军基本不用铜铸造。
由于铜具备良好的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因此成为铸造火器的主要原材料。
花费人力物力熔炼那些劣币做出来的铜炮和火铳,经常炸膛,这还怎么玩?
也许有人会问,明朝至于去熔炼铜钱来铸造火器吗?
你还别说,真的至于,因为铜矿资源匮乏,本就供不应求。
实际上,早在洪武年间就开始大量推行宝钞,但由于永乐大帝南征北伐,朝廷大量发行纸币。
又因为朝廷没有准备足够多的金银铜钱作为准备金,说好的可以用宝钞等价兑换,结果人家去了,告知换不了,民间对宝钞的信任度迅速下降。
同时,宝钞也没有对应的政策支持,规定民间税收可以用宝钞缴纳,结果发放官员俸禄和军饷的时候,又只能用铜钱。
站在社会高层的人,最具备消费能力的那群人,他们拿到手的钱就是铜钱,你说会有什么后果?
宝钞刚发行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