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一贯宝钞理论上等同于一千文铜钱,到了正统年间,直接贬值成:“每钞一贯折铜钱五文。”
明朝的经济问题,早已显现,已经不是什么隐患了,却没有一个君主站出来解决,任其自由发展。
就这样,朝廷能有钱吗?
直到万历年间,才出现一个张居正站出来,大刀阔斧的财政改革。
成化九年,内承运库太监统计国库后上奏:“本库自永乐年间至今收贮各项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余两,银二千七十六万四百余两。累因赏赐,金尽无余,惟余银二百四十万四千九百余两。”
才过多少年呀,这么多钱直接就败光了。
......
朱祁镇略微沉思,开口问道:“王卿,可有办法?”
“这......”户部尚书王佐还在思考,结果另一边,监察御史蔡愈济就发言了。
“万岁爷,请出榜禁止铜钱流通,仅可使用宝钞交易,命令锦衣卫、五城兵马司日常巡视,若发现有以铜钱交易者,擒治其罪,罚以十倍。”
王佐吓了一大跳,赶紧出来制止:“万岁,不可呀!”
“有何不可?”朱祁镇皱了皱眉,“就如此下令吧。”
对于市场经济,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想着用战争胜利来证明自己,于是直接跳过议题。
关键是,朱祁镇十分同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朕把铜钱都给禁了,你们就不得不用宝钞了吧?
他似乎忽略了另一种物质,那便是白银。
明朝虽然缺铜,但是银矿还真的不少,如此一来,直接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度。
货币体系的崩溃,加剧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经济问题。
朱祁镇这项“英明”决策,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不单单是“土木堡之变”,死了那么多精兵强将,大明精锐。
客观来说,明朝的由盛转衰不完全是朱祁镇的锅。
仁宗宣宗在位期间,给他们的“好圣孙”“好大儿”埋了不少雷。
因此,什么“仁宣之治”,真的名不副实。
领土大幅缩减,市场经济混乱,社会矛盾激化,民间起义频频,边疆斗争恶化......请问,配得上盛世之名吗?
感觉就像是史官为了对标汉唐,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所谓矮个子拔高,从而美化出来的。
同样是王朝初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哪个不比“仁宣之治”强?
......
正统十四年,正月。
今天是春节,朱祁钰和吴宛筠赶赴顺天府,在皇宫里过年。
朱祁镇仰望着比自己高出半头的皇弟,他神色一滞。
坏了,怎么变化那么大?
朱祁钰本来遗传了吴宛筠的美貌,相对来说较为俊朗。
若是旁人不知,还以为他才是一国之君。
孙太后见到,她脸色一黑。
自家儿子看起来就像是个矮胖挫,别人家的孩子如此英武帅气,心中顿时不快。
朱祁镇如今方才22岁,已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