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如此注音”
“这样注音有何不好我等都能看得懂,还能统一口音。”
“你是本地人,你当然觉得好,我却是湖南来此访友,这口音与我们楚地口音差了十万八千里。陛下自湖广起兵,如今怎得以江淮话为新朝官话”
“不用江淮话,难道用你们湖南话”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陛下如此,不是在强行让江淮高其它地方一等”
“兄台,别给朝廷和陛下扣帽子了,在下倒是觉得这样挺好。而且我也不是兄台说的本地人,某也是福建来此求学,我们闽语差别才叫大了。”
“诸君,我倒觉得口音还在其次,关键是这字典拼音法,简直于我士林读书人乃第一大害!”
“对,这拼音法简直邪术尔,为天下大害。”
“我要去找陛下请愿,废除拼音法!”
“废除拼音法,我也与你同去。”
“……”
一群吃饱了闲的读书人,看到官府下发的告示,还有部分《兴华正韵》及《兴华字典》的初版文册,已经为此争吵的不可开交。
他们甚至可以先把口音问题放下搁置,毕竟口音推广什么的,历朝历代都在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全看地方的抵触力度。
可这拼音法就不同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几乎看了几眼字典文册,瞬间便意识到了这玩意的可怕。
可怕到什么程度呢
原本大家要读书识字,就算再有天赋,那也需要钱,需要水磨工夫的财力才能支撑读书消耗。
因为之前通用的切音法,本质就是靠不断练字和读书,来让人融会贯通,学会识字读写。
天资是一部分,钱财是一大部分。
没有钱财,练不了字,请不了先生教导,那就没法识字。因为你不能练字,不能练字就不懂字的含义读写。
可拼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拼音法的基础只需要学会固定的26个声母和韵母。
学会了,就能拼读世上所有汉字,比之切音法不止简便了一点半点。
这等于打破了士绅读书人默契垄断的知识渠道。
切音法之所以那么难学,一方面是时代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是读书人的需求,他们需要这种耗费钱财的识字法,垄断知识的获取渠道。
如此,只有士绅有钱去识字,去学习知识,去做人上人。
百姓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