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让官话的口音循序渐进的归于统一化。
可这拼音法着实撼动了士绅的根基,若非他们已经是大汉官员,全家性命富贵都绑在了大汉的战车上。而且大汉已经有着横扫天下的大势,那怕是连他们都得劝谏一二。
只是劝谏,反对是万万不敢反对的,跟了陛下几年了,他们早就摸清了皇帝的基本性子。
只要是陛下决定好的事情,仅靠他们是不可能拉的住,劝得动的!
“不过……”
聂宇忽又话锋一转,说道:“刘爱卿提醒的也有道理,士子们总是在朕的行宫门前请愿,这也不是事。堵不如疏,朕有意参照前些年在荆州办的邸报辩经,重开南京辩会。邮传部准备一下,告诉那些反对士子,自行去下个月开始的邸报上留言辩论,看看到底是《兴华正韵》和《兴华字典》好用,还是所谓的读书音和切音法好用”
邮传部尚书黄承志连忙出列说道:“臣遵旨,邮传部已在加点赶工,务必下月将此辩题呈于邸报,供天下士民阅览辩论。”
好家伙,皇帝的这波操作,属实给众臣都惊了一下。
他们只以为皇帝是打算强行推广,对士子文人的反对都视而不见。却不想皇帝不仅是打算政策上强推,还打算在舆论上也打垮压服那些反对士子。
毕竟,这《兴华正韵》强行规划统一口音,还有好坏参半的说道。但另一个《兴华字典》里的拼音法,却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不是利国利民,袁树、罗典怎么可能愿意担着一世骂名,去担任这两部官书的总裁编纂。
正因为利国利民了,连小民百姓都能得到好处,所以才会被士绅文人抵触厌恶,甚至想要将其废除。
可士绅文人抵触厌恶,那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真要是上到了邸报上面,必然会出现内部分歧,甚至干脆分裂开来。
文人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总会有迎合朝廷的“软骨头”,还有一些抱有理想主义的清流名士。
比如袁树的兄长袁枚,江南大儒名士,这位就公开写文章反对女子裹足,认为这简直就是沉疴陋习,应该下令废止。
皇帝这一招就是借题发挥了,把这文人私下里想要跟皇帝“讨价还价”的事给摆到台面上,让天下人都来评判看看。
天下人能怎么评判
百姓能得到好处,肯定支持新朝正韵和字典推广。读书人能通过皇帝搞辩会,也不愿意做出让步,揣透帝王心思,真正一根筋硬冲的只会被削弱的特别少。
这里面甚至还可能会有不少奇谈怪论者,借机来浑水摸鱼,从而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
上次的荆州辩会,就因为邓显赫的强势开团,把女子缠足和三纲五常,给扯到了儒家经典的正统上面。
到现在,楚南、湖北堪称百齐放,各地诞生诸多新学小派,坚持的理论五八门,但大多都脱胎于邓显赫对儒家经典的变相否决。
邓显赫因为这么一波,差点成了湖广新学的祖师爷。
当然,那些新学派也不傻,尊他为祖师爷肯定是不可能的,顶多就是把船山先生给拉出来供奉。
议完了关于正韵和字典的问题,礼部尚书兼内阁辅臣的顾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