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四十八章 政治的得失与官员的任免

第四十八章 政治的得失与官员的任免(1 / 3)

从寿阳回京的官员和皇上说起了长沙王刘义欣,说长沙王初到豫州(治所在寿阳)时——晋宋之际南方政权往往在南方侨置北方郡县,豫州田地荒毁,人民凋散,城郭颓败,盗贼公行;长沙王下车伊始,就开始整顿郡县,展生产,劫盗事,就下令郡县严加诛讨。.如今境内畏服,道不拾遗,今年又获丰收,库藏渐趋完备。

豫州有芍陂(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隋唐后因陂在安丰县境内,又名安丰塘),周围良田有万余顷,但芍陂堤坝毁坏日久,每到夏秋之际百姓苦于干旱。长沙王到达豫州后深入实地察看,然后派遣僚属殷肃率领军民加以修理。因旧时用以引淠水的沟渠年久失修,沟渠内荒草野树堵塞了水流,殷肃就下令沿渠民众伐木清淤,从而使淠水得以再次灌入芍陂,周围良田再不受旱灾之苦。

最后,那回京的官员很肯定地说,不出数年,豫州必将成为国家的盛藩强镇。

刘义隆闻言大喜。长沙王既长于治民,且又是皇族同辈中年龄最长者,出于对他的尊重,刘义隆手诏问他对治理其它地方有无良策。接到诏问后不久,长沙王就淮水以西大江以北诸州郡所选用的郡守县宰多为南征北战的军人,治民缺乏方法一事,上表答问:

“江淮左右,土瘠民贫。近年以来,饥困相继,百城凋敝,至今为甚。其间守宰多为军人,虽有益于防守,但劳人武夫,不谙政术,统内官长,多非才授。东南各州郡县百姓富足,尚且选贤任能,而江淮外接边陲,岂可反此?愿陛下敕令吏部,必使任得其人,如此江淮或可得治。”

长沙王是有识见的:征战是军官们的长处,治民却是他们的短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长沙王的上表,引起了刘义隆的重视:自己只知道江淮贫瘠,但不如长沙王清楚那里还有用人不当的问题;自古以来,历代君王往往任用军人做地方官,那只是为了嘉奖他们,却并不很在意那样做也往往坏了地方的事务。

刘义隆于是召集彭城王义康、殷景仁与刘湛商议此事,随即又由此事颁诏天下:

“近来农桑废业,游食者众,荒芜不辟,良政寡闻;一时水旱,便有匮乏。若不深务根本,则丰产无因。郡守施政境内,县宰亲民之主,应思奖训,导以良规,咸使尽力,地无遗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若有农桑出众,岁末具列上闻。”

不久,卫将军、中书监、扬州刺史、太保王弘又因病而薨,时年五十四——这真应了中书舍人周纠的话:“王家将衰,贤者先

最新小说: 满级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蓝羽落赤渊 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 执戟战红楼 三国:征战汉末 抗战:逆天改命,我李云龙成将星 特工:签到六十天,震惊郑耀先! 趁皇后病娇,忽悠她做我靠山 大厦将倾我屹立于文明废墟陈伶韩蒙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