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沈林子为西中郎中兵参军兼任新兴太守,让他辅佐刘义隆。沈林子虽在军旅,但语不及军事,他爱好诗文,有文集流传于世。刘义隆即位后读他的诗文,曾感慨说:“此人作三公,应继王太保之后。”王太保即王弘。沈林子死后,他的长子沈邵袭封伯爵爵位,得皇上重用。彭城王义康被流放到南方后,刘义隆就任命出继给庐陵王义真为后嗣的五皇子刘绍为南中郎将兼江州刺史,而刘绍只有十二岁,于是委任沈邵为南中郎府录事参军,江州军府要务全都交由沈邵处理。
沈林子幼子沈璞年少就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也长于诗文,颇有父风。始兴王刘濬被任为扬州刺史,也是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刘义隆就以范晔为长史,行府、州事务,以沈璞为主簿兼任始兴王师。为此,刘义隆特意下诏给沈璞:“扬州政务本不易理。濬以弱年授扬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乃朕之心腹,应密以在意;范晔虽为长史行事,其实朕委卿!又,虎头骄纵,卿为师应多加训诫。”刘义隆又告诫虎头:“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丰,文才可观,而为人深沉守静,不求名誉,甚佳。你只需委之以事,常常与其见面才是。”
在沈璞眼里,始兴王的毛病,是远不止于骄纵这一点的。
始兴王是一个特殊的皇子。其母潘修仪是皇上的宠妃,这都是天下皆知的事。也因此,在他的身上,常常流露出一些诸王不曾有的狂傲之气,这狂傲之气又非一时一地所积养而成。当初风传潘美人要取代袁皇后而成为皇后一事虽然没有成为事实,但就她的地位及影响来说,这样的传闻也的确不是空**来风;如今袁皇后已经仙逝,看来皇后的桂冠迟早要戴在她的头上。如果潘修仪真的做了皇后,那么始兴王被立为太子也将是迟早的事,自古“母因子贵”嘛;更何况太子自小时就患有毛病,而自皇后仙逝以来他又心怀怨恨多行不法,所有这些皇上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潘修仪出身寒微。出身寒微却要在江左这块看重门第的土地上做皇后,自晋朝江左一百多年以来尚无先例。皇上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皇上是一个睿智的守成之君,皇上也是一个爱典籍有识见的理智之君。如果潘修仪最终做不了皇后,如果朝廷最终没有更立太子之意,那么,始兴王如今的所作所为就将为以后埋下祸根。即使皇上有更立太子之意,如果皇上要走三公九卿这一关,那么,在三公九卿的眼里,始兴王是不具备做太子的条件的。
始兴王有着一介贵公子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