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多持异议。只有卿和广州刺史6徽赞成我意。如今大功告成,快哉我心!庙堂之谋,卿参其力,不过,平此远夷,还不足以多封爵赏;但卿勿忧,来日一旦我大军挥戈北上,收复关、河,那时我将封禅泰山,卿也不忧没有茅土之建。”茅土之建,指封爵之赏。
“陛下英明,时刻不忘收复旧土;臣等之议,何劳多费圣心。”
“收复旧土……卿知我。十多年来国家无事,这固然是件大好事——国家太平,百姓乐业,正如今日景阳楼上所见,这是百姓所期盼的,也是我所期盼的。然而北有强虏,天下未一,毕竟我大宋只是偏安一隅。若不居安思危,那就会有非常之事。因此,违背众议我决意出兵林邑,卿知我意并不在林邑本身——林邑范阳迈怎能与魏虏拓跋焘相比呢!出兵林邑,那只不过为了练兵而已。北有强虏,哪能让我大宋军民十年忘战!”
“陛下英明果断,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沈演之附和着。
“卿既任侍中,又兼右卫将军,所望者厚——这是宰相之座,卿勉之!”
这沈演之如何得到刘义隆如此重任?
沈演之的父亲曾任建威将军、益州刺史。沈演之年少时就折节好学,尤精《老子》,当时名闻四方,后来袭封父爵吉阳县五等侯,做过几任县令,又入京任州治中从事史。元嘉十二年东部诸郡水灾,百姓饥馑,吴县、义兴及钱塘诸县一升米价三百钱。沈演之以散骑常侍身份做钦差巡行拯恤,皇上许其因便从事。他一到灾区就打开官仓赈济饥民,百姓有生子的,人口赐米一斗,百姓至今感激。此后入义康司徒府多年,深得义康信任;刘湛、刘斌等结党以排挤殷景仁,他仗义执言,深为刘湛等所恨,刘湛等人就在义康面前诋毁他。曾因议事不合义康意,义康变色说道:“自今以后,我不再相信他!”但他方正不改,尽忠于朝廷。刘义隆自知其为人,很赞赏他,就把他从司徒府调出,提升他为尚书吏部郎。及刘湛被诛义康出藩,刘义隆就升他为右卫将军,同时任用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两人共掌羽林军,同参机密;不久又提升他为侍中,兼右卫将军。
早在义康被放逐的时候,刘义隆就在人事上作了调整。因为考虑到权力过于集中可能会导致的危害,所以他就把原先由义康担任的司徒和扬州刺史这两个要职分给了两个人:以司空、南兖州刺史五弟江夏王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护军将军、仆射殷景仁为扬州刺史——这也可见皇上对殷景仁的信任。
担任扬州刺史只有月余,殷景仁忽然疾病加重。刘义隆为了让他在府上安心养病,特敕西州道上不得有车声。
西州何谓?建康城除了皇宫所在地台城外,在东南修建东府城,那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又在西南修建西州城——秦汉之际句容东属会稽郡,西属障郡,汉武帝时改障郡为丹阳郡,置扬州刺史,治所在西州桥与冶城之间,其后孙策就称此地为“西州”——那是扬州刺史的治所。自东晋司马道子时起,因宰相兼任扬州刺史,故一直以东府城为宰相、扬州刺史治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彭城王义康。
如今司徒与扬州刺史分任,故司徒义恭在东府,扬州刺史殷景仁就在西州城。然而皇上的格外关照,也未能改变殷景仁的身体状况。
到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