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代帝王刘义隆 > 第一一九章 崔浩撰写的北魏国史

第一一九章 崔浩撰写的北魏国史(1 / 3)

起初,拓跋珪诏令秘书郎邓彦海撰写魏的历史《国记》,最终成书十余卷;《国记》写到拓跋嗣时中止,以后就没有人再续写。.拓跋嗣即位后,就让才学通博的崔浩注解《论语》《诗经》《尚书》《春秋》和《周易》。崔浩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注书工作,但拓跋嗣没有让他续写《国记》。拓跋焘继位后,一向谄事崔浩的著作郎闵湛和郗标联合上书,称汉魏以来的大儒马融、郑玄、王肃等人对“五经”的注解多错谬,都不如崔浩注解的精湛,国家应该收缴境内马、郑、王等所注经书,把它们藏在秘府,然后颁行崔浩所注经书,令天下儒生研习,同时请求皇上下令崔浩再注《礼记》,以使诸生得观《礼记》正义。

魏人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侵扰和威胁之后,拓跋焘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处理内务。他一直都赏识崔浩,于是就令崔浩在辅佐东宫、主持内务的同时,与著作郎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并嘱咐他“务从实录”。崔浩接旨后,又向拓跋焘推荐说闵湛和郗标都有著作才,应该让他们俩参与撰写《国记》,拓跋焘也就同意了。由于参与撰写的人较多,又有邓彦海的《国记》做基础,崔浩主持的《国记》撰写工作很快就大功告成了。

国史撰写完成后,闵湛和郗标又力劝崔浩在国都平城竖立碑林,把国史刊刻在巨石上,以彰显直笔——据事直书,无所避忌,这一直是良史追求的目标,古时董狐就是一个榜样。著作郎高允听说后,就满面愁容地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和郗标所为,分寸之间,恐成崔门万世之祸,我等也将无余类了!”崔浩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被闵湛和郗标的建议打动了:若因撰写《国记》而获良史的美誉,那自己也将名垂青史!何况皇上也嘱咐自己“务从实录”。于是,他不仅采纳了刊刻国史这一建议,同时还采纳了二人提出的一并刊刻他的《五经注》的建议。

数月之后,在魏的平城西郭天坛的东面,在一块方圆一百三十步的地面上,一座用工三百万的魏史碑林终于如期竖立起来了。

魏史碑林建成后,那里就不曾间断过来往的人。起先是一些精通文墨的人,后来连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来听那些读书人讲读国史。

又是一个人头攒动的日子。一个读书模样的人边看边讲解着一块碑文:

“魏家的高祖昭成帝什翼犍——今上的祖父的祖父,是被他的庶长子寔君杀死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昭成帝的侄子名叫斤。他因心怀怨恨伺机作乱,就挑拨寔君说昭成帝将要立慕容氏所生的幼子为继承人,在这之前要先杀了你!寔君相信了,就尽杀诸皇子,高祖同时也被杀了。诸皇子妇以及宫人不得不投奔苻坚的部将苻洛。苻坚在抓获了斤和寔君二人以后,说‘天下之恶都是一样的!’然后就对他们处以极刑——车裂。”

“这都是有子不教之过。”一个老者说,“在这之前,昭成帝曾经被苻坚打败,逃到阴山;其子翼珪把他的父亲捆绑起来投降苻坚。苻坚认为高祖是不知礼仪的蛮荒之人,就命令他到太学里习礼,然后把执父不孝的翼珪流放到蜀地。”

那个读书人又带着几个听讲的人来到了刊刻着道武帝拓跋珪事迹的石碑前继续解说:

“高祖和他的儿子都被杀尽,皇孙道武帝拓跋珪继位,他就是今上的祖父。道武

最新小说: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大成风华之绝响 蓝钰茗烟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炼狱之刃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别惹她!墨爷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小房东【香朵儿】 救了我的命,就留在我家当姑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