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纵桁全长128米,宽15米,净高10米,最大吃水大约8米;四根主桅杆高50米左右,尾部纵帆桅高27米,全船帆装总面积5000平米。船体自重1800吨,最大载重量5000吨。采用四主桅全帆装与一根短桅纵帆装,并照例配合船首帆、斜桁飞帆、三角顶帆设计,如果在南半球西风漂流带估计可以突破20节的瞬间极速。
以上数据,钱惟昱是根据19世纪末期、飞剪船的终极形态,德国人建造的“波托西号”和“普鲁士号”逆向推算出来的。那两艘船是纯风帆动力船只的巅峰之作,如今钱惟昱让建造的船比那些货色大约还是小了三分之一,因此各种吨位也等比折减下降(普鲁士号帆船全长146米,可以载重8000多吨)。在风帆动力等比配置的情况下,相信航速也是不逊于那些未来历史上的同行的——19世纪末期的时候,造船业好歹还不知道进行水池试验,更不会模拟原始风洞,所以在
钱惟昱精益求精之下,吴越国水线面型减租系数超越普鲁士和波托西还是可以保障的。
前世的钱惟昱是“大航海时代”系列游戏爱好者,这方面的知识哪怕到了这个世界多年也不曾忘记。他知道“普鲁士号”飞剪船在建成之后曾经常年接受米国洛克菲勒财团下属石油公司的委托,跑从纽约往返日本横滨的原油运输路线——当时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建成,所以东米国东海岸到日本东海岸之间的航线需要绕行南美的合恩角,往返一次要航行三万多海里。
每次“普鲁士号”从日本回美国东海岸的时候,走到澳洲南部折入西风漂流带之后,就可以创造出风帆船的极限航速。最高一次纪录达到了瞬间航速23节、24小时持续平均航速18节的夸张数据——如果对于23节瞬间航速没什么概念的话,可以给一个参照物对比一下,那就是几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战时服役的最新锐主力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依靠新一代蒸汽轮机,最大设计时速也只有这么多。
见钱惟昱一阵心驰神往地陶醉姿态,一旁的沈默和张思训也不得不偶尔泼泼冷水,提醒一下钱惟昱这些巨舰造价上的高昂。
只听张思训先说到:“臣在蜀中时,曾观摩过蜀国工部修复都江堰。那么大一次水利整修作业,后蜀工部估摸也就投入八万多斤铁料。此船用铁十九万斤,光是铁材的分量就令人咋舌;再加上木材数千料,船帆、桐油、胶漆不计其数。光材料靡费便要八十万贯之巨。再含人工、设备、船坞、土建,总计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