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岛历史上一直是鹿肉的最大产地,原本1640年代的时候,荷兰殖民者可以与台湾的高山族原住民贸易、平均每年买走鹿脯一万五千多头。
如今台湾岛已经开辟了这么多年,对于岛屿深处的山区因为瘴疠和高山族生番问题未解决,不好屯垦,只能是运去水牛种群散放到台湾中部丘陵,多年下来后繁衍生息,再与高山族生番贸易买入猎获宰杀好的“野牛”、“野驴”制品,通过海路从台湾运到浙南。鹿肉稀少,因此只有军官每五天可以供给一顿鹿肉;而牛肉较多,每个普通士兵五天都可以吃一顿牛肉。如此这般花代价补充优质蛋白,再配合高强度训练,不用半年这些少年新兵的身高体格都会有明显的改观。
如果说肉食的供给只能体现吴越军需的“土豪任性”的话,那么其余菜蔬的科学化营养配比就显得精益求精了。前述肉食牲畜屠宰后的内脏下水全部也都由大营的火头军处置,动物肝脏被刻意额外收集,补充到肉食当中去,而蔬菜则要求常吃
胡萝卜、白萝卜、甜菜诸般食物,其余随意搭配。这样的营养结构,对于培养弓弩手、火枪手、炮手所需要的好视力、夜视能力非常重要,不懂营养学的北宋军队便完全无法复制山寨吴越人的这点优势。
……
白天的辛苦训练背后,晚上新兵们还要全部进行识字教育,经过几年《汉和字典》新式拼音的普及,如今吴越国考不上科举也没啥行当可做的富余读书人劳动力可谓丰富,为了给十万亲从都士兵统统进行初步的识字普及,朝廷也组织了一千多号人的教书先生进行扫盲。
最初的一个月里面,也不追求识字多,仅仅只教授了五十多个简单字——都是和对应假名拼音读音相同的常用字。但是五十多个假名拼音的读法、拼法却是被要求严格记住,****考核、反复加强的。如此一来第二个月开始就从改版的《千字》开始教习假名拼音拼读法——千字的印刷上,每个字后面都对应印着拼法,每个教谕还配有两部字典供士兵借阅查询。打好了基础之后,果然识字速度就快起来了。加上对亲从都的士兵化要求是“看得懂、读得出”而并不要求写字写得多好、没有书法课的要求,一切工作也就简化了下来。最后为了适合这些写字不多的人的速成,军需部门还配备了大量的鹅毛笔。
有了识字课之后,士卒们自然少不得被灌输一些忠君爱国、尤其是忠于吴越王、忠于大元帅的洗脑教育。发展到后来,教谕人员还被要求在每天睡前让士兵们抽出一刻钟,围在一起讲述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