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源砦西行,便已经一寸官道也无了,一支吴越骑军当先在山谷间行军,旁边还有步军随行,帮着填坑砍树开道。虽然距离东川郡城还有八十多里地、距离石城还有一百二三十里,不过若是从地界来论,这块地方着实已经算是大理国东川郡的地盘了。
因为南中之地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应用,所以此番出征大军中,林仁肇从杭州带来的三万亲从都只有一个都、五千人是铁骑都的骑军,而今已然扩充到2万规模的吴越中央直属骑兵部队,还有四分之三或在杭州镇守,或偶尔轮换去日本的关东平原杀人放火镇反。
来得人少,钱惟昱自然不会把顾长风排出来亲自督军,而是在亲从都骑军里面挑选一个都指挥使带兵即可。考虑到可靠性的问题,半路出家管骑兵的刘彦琛得了这个差使——刘彦琛是杜叔詹的死党,当初先王钱弘俶被外戚孙氏之乱所害的过程中也是跟着混了从龙拥护之功的。虽然不比老上司杜叔詹那般因为和大王有表兄弟之亲那般受信重,但是独领一都的精锐骑军还是够格的。此番南中作战骑兵只是策应力量,稳妥是第一重要的属性。
刘彦琛在大军中前部缓缓而行,在他身侧还有几个军官簇拥着策马而进,大多数人是亲从都或内牙军的故旧,除了浙南、闵人之外,便多是淮南兵出身——两广和江西的兵用来做骑兵部队确实不太合适,哪怕是浙南和闵地的彪悍山民,也不过是体格和耐力韧劲儿上有一定优势。即便配合了吴越军方的科学训练和加强营养,真要练出一等一的强大骑兵部队,那也是非得有个十选一的筛汰率的,这也是吴越国多年征战扩充之下,骑军依然不过两万的原因。
不过,既然说的是“大多数”军官都是浙闽和淮南人,那就说明也有例外。比如刘彦琛左侧一匹战马上,便坐着一个身着山甲喉轮护肩、手足套着弹性钢片护臂护腿、躯干被锻钢板甲包裹起来、里头还衬着丝绸和钉皮衬里的雄壮军官。身材看去起码有一米九几高矮,手挺一杆丈二镔铁陌刀挥洒自如。紫铜色的面容肤色,一看就很有山西狠人的气质,应该是出自五代时分天下强军产地的河东之地。
从盔甲上面装饰的颜色来看,此人不过是一个指挥使,比刘彦琛低两级,刘彦琛却常常与之言谈,显然是看重此人——不过,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长官爱才而看重部下军官固然是一种可能性,实际上却不能排除这个下级军官被更高层的领导重视,甚至有“上达天听”的能耐——从二人言谈的内容语气来看,显然是后一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