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举”啊,一个几个月前被高丽海商用重贿反间倒腾回来的北汉下级弃将,值得如此重视么?莫非北人和咱吴越人在骑军将领上当真有这么大的素质差距不成?到了交战之时,倒是要看看这厮手段!
……
那个被称作“杨制使”的指挥使军官,便是晋北太原人士、半年前还在北汉军中担任一个骑军军使(虞侯)的杨继业了,至于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吴越军中,其中还有一段颇为歪打正着的曲折经历。
建隆二年春末夏初,当时正值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被赵匡胤大军剿灭,北汉刘承钧在赵匡胤果断决然的全力北进反扑之下也着实打了两个败仗,此前支援李筠捞到的好处几乎全部都吐了出来。
从建隆元年年初开始,由钱惟昱资助指使、对外打出“高丽舶主、豪商”名号在辽国和北汉境内行商的王大世就已经广结贿赂、收买辽国和北汉权贵多行方便。如今到了李筠覆灭、北汉也没了什么价值的时候,自然这伙高丽海商也该撤走了。
这个年代北汉和辽国的朝臣自然还是应该颇有爱国之心的,不过因为王大世本来就是去资敌的,给了贿赂也没做过祸害辽国和北汉的事情,自然吃得开。那些一开始还心虚的汉辽武观察了许久王大世在北国的私下作为之后,也只能理解为“这是一个极端仇视南人,崇拜北国的高丽国际友人”。至于为了这事儿去高丽国内探查消息的人自然也是有的,只是人家本来就是高丽海商,钱多钱少官府怎么管得着呢?
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个蝴蝶效应不小心起了作用:当初,钱惟昱在****王大世送上门来求破的外甥女儿、新罗末代王后的幼女金孝恩之后,便很放心地给了王大世大批钱粮去北地运作。临走的时候,钱惟昱不甘心白白资敌,还招呼王大世好生结好一些北国的武人才,原本钱惟昱是想着有朝一日真到了讨伐北地的时候,可以多多少少有点民族主义的借力,也没真期望王大世做成什么大事儿,只是想让自己花了钱后多听个响儿而已。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钱惟昱也着重提醒王大世注意找几个人,其中便包括杨继业。
后世《杨家将》里吹嘘得犹如武神的杨老令公,历史上其早年的经历却是无人熟悉,便是史书也是一笔带过。钱惟昱对这一块原本不甚了然,以为杨继业如今已经是北国名将了,结果王大世到了北汉之后,行商贿赂资敌之间略一查访,发现北汉骑军中还真有一个叫杨继业的军官,但是只不过还是一个二十六七年纪的中级军官而已——这其中,钱惟昱忽视了杨继业的年纪和其成名的年代,要负很大的责任。杨继业真正爆发出国士之名,那也
也得将近二十年后了,与辽人的大战,则要再晚上五到八年,可以说是和辽人的耶律休哥、耶律挞烈同时代的猛人。现在才赵匡胤立国初年,三十岁不到的人才做到“副团长”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
王大世在北汉私下银弹外交的时候,便已经跟杨继业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当然,也仅限于不错的关系而已。建隆二年四月,王大世眼看自己即将离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钱惟昱曾经叮嘱注意结好的人才自然也更加上心盘算了一番。算计下来,钱惟昱交代的那几个英才,就属杨继业如今地位还低,算不上多被重用。思忖再三,